•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西游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圣?

    《西游記》的立意盡管是“謗道敬佛”,但是在“須菩提祖師”僅出現在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和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這兩個章節里,作者還是以古代“天下惟三教”的流行說法來介紹“須菩提祖師”的。在這短短的兩個章節里,我們可以看到,在“須菩提祖師”這個大神仙身上,既有道教的因素;也有佛教的因素;甚至還有些許儒教的因素。可謂是精通三教之術的大神仙。為了弄清“須菩提祖師”到底為何方神圣,我們先羅列一下這兩個章節里出現在“須菩提祖師”身上相關的儒、道、釋三教因素。再進一步理清。

    ㈠第一回,須菩提祖師教樵子的歌中“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道教)。

    ㈡第一回,須菩提祖師門下迎接孫悟空的仙童是道家裝束(道教)

    ㈢第一回,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佛教,其中“歷劫明心大法師”則是直接點明了須菩提祖師是佛教的宗師級人物)。

    ㈣第一回,須菩提祖師喝令趕孫悟空出去,說“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道教)。

    ㈤第二回,作者在贊嘆須菩提祖師開講大道的那首詩中,“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道、儒、佛三家因素都有,肯定“三教出一門”之說)。

    ㈥第二回,須菩提祖師欲傳孫悟空的“道”字門中三百六十傍門的中“術”、“流”、“靜”、“動”中等術(道、儒、佛三家因素都有)。

    ㈦第二回,須菩提祖師傳與孫悟空的仙訣“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道、佛兩家因素都有)。

    ㈧第二回,作者贊嘆孫悟空得道“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來回甚易行”(道、佛兩家因素都有)。

    《西游記》做為一部描寫神怪之類的小說,盡管在提到須菩提祖師時牽連一些儒家內容,但通覽全書,有關儒家出相入仕的內容幾乎不見,古稱的天下三教,儒家也不出神仙(即使出了神仙,也都忝列進了道、佛兩門),須菩提祖師做為一個大神明,與儒家的瓜葛在書中沒有與主題相關的體現,故本文不做過多的贅述。

    摒去儒家的因素,“須菩提祖師”屬于何方神圣的問題,按照古代“天下惟三教”的流行說法,我們就只有在道教和佛教的神明里去探尋答案。

    三、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尋找“須菩提祖師”的位置

    在《西游記》一書中,由于作者認可“三教出一門”的之說,“須菩提祖師”就被描述成了一個精通三教之術的大神仙,按照這個理念,三教的宗源都在道教。“須菩提祖師”似乎也該是道教的神明,所以,我們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先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尋找“須菩提祖師”的位置。

    在前面羅列的幾項內容里,我們發現“須菩提祖師”相關道教的因素其中七項。但是,細細品味,我們發現,這七項道教因素,歸納起來,其中心內容不外乎四項:

    第一項須菩提祖師門下迎接孫悟空的仙童是道家裝扮的內容里,我們甚至于想像到須菩提祖師也是道家裝束。但是細品《西游記》,我們就會發現,在《西游記》一書中,牽扯到西天的人、物、甚至于國體、官員設置、民風民俗,都被作者進行了漢化的描寫。如:天竺國的假公主拋繡球征婚;銅臺府地靈縣的寇員外姓氏稱呼更是與中土無異;而州府里的刺史、刑房吏、民快、禁子這些官員、雜役的稱呼通通漢化。這是個普遍性的問題,例子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所以,在這項內容里,我們只能找到作者對須菩提祖師的漢化描寫,而這恰恰又是個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很難從中知道“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的位置。

    第二項內容,書中對須菩提祖師精通道教仙術(事實上是精通三教)有一定程度的描述,但是沒有指出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的位置。而我們除了知道須菩提祖師法力高強、神通廣大以外,遍覽道教的神明體系,也找不出其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的具體位置。

    第三項我們在作者贊嘆須菩提祖師開講大道的那首詩中和須菩提祖師欲傳孫悟空的“道”字門中三百六十傍門的中“術”、“流”、“靜”、“動”中等術的內容上,可以明確看出作者對“三教出一門”之說的認可,并帶入故事情節。這也屬道教的一個因素。而且須菩提祖師手中慢搖的“麈尾”也屬道教的法器。但對判定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的神明體系中的位置并無啟示。

    第四項孫悟空修道的問題,也是我們探尋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圣的一個途徑。孫悟空來到須菩提祖師門下,是要訪道學仙,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須菩提祖師也提到“道果”一事,而且孫悟空學成之后,作者贊嘆其“得道身輕體亦輕”。乍看起來,這個“道果”和“得道”似乎該是道教的“道”了,但實質上這個“道”佛教也常用,如釋加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紀念日臘八節,就被稱為“佛祖成道日”。而釋加牟尼佛就把佛教解釋為“四諦”,“四諦”中就有“道諦”,“道諦”是解說如何消滅苦因,要消滅苦因就得修道一種理念。這里要修的“道”的就是佛教,釋加牟尼佛“成道”和他說的這種“道諦”,在佛、道兩教跨越千年的斗爭和發展中,也成為道教信徒們攻訐佛教,宣揚老子“過函谷關化胡為佛”和“三教出一門”理論的一個口實。而在《西游記》一書中,這種例子也非常多,例如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刬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和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圣成真》標題中的“道歸根”、“成真”詞語,如果單獨來看,似乎就是道教語言,而實際上在書中都是佛教用語,這種例子在《西游記》一書中有很多,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在佛、道兩教斗爭和發展中,兩教之間的神明互相拉來供奉,經典互相借鑒使用,一些宗教用語相互使用,已經是種普遍現象。所以在孫悟空修道的問題上,我們權且可以理解這個“道果”和“得道”可能會有道教的因素,但不可限于狹義的道教內容里。因為這里面也可以有佛教的因素。再例如“立志修玄玄自明”這句詩,其中的“玄”字,一般是指“佛門”、“佛教”,其來歷為《大藏經資持記》卷上:“佛法深妙,有信得入,故曰玄門”。但道教也有稱自己為“玄門”的,其來歷源于老子的《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葛洪又把“玄”字解為:“玄者,自然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所以,看到這個“玄”字,我們的第一印象首先可能會想到指的是佛教,但這個“玄”字也可以有道教的因素。所以,在孫悟空得道的問題上,還得綜合考量。

    在《西游記》一書中,道教的幾大神明如“三清”、“四御”,甚至于一些品階不高的神明都在書中出現,假設須菩提祖師為道教的神明,我們也很難將須菩提祖師和道教的這些有名號的神明對上號。更無法找出其在道教的神明體系的位置。這里,我們就換一種方式,從孫悟空身上尋找旁證。

    盡管在《西游記》一書中,“須菩提祖師”僅出現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這兩個章節里,但是“須菩提祖師”的弟子孫悟空在《西游記》一書中則是貫穿始終的最主要角色。

    《西游記》書中有關對孫悟空的描述非常多,在《西游記》故事體系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盜蟠桃,竊御酒,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等故事已是膾炙人口。這里就不過多地贅述。透過這些故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利用孫悟空對道教神明用一種隱晦手法(在當時統治者崇尚道教的歷史背景下,作者使用這種近似于明了的隱晦手法是可以理解的)進行貶損的寓意。而除了《西游記》書中作者利用孫悟空對道教進行貶損的隱晦描述,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孫悟空與道教相關的內容,在這里稍做列舉和分析,以為旁證。

    ㈠孫悟空學成后沒有位列道教神明的仙班,依然是個妖仙。按照《西游記》書中的描述,我們盡管無法知道“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的神明體系的位置,但是“須菩提祖師”是一個精通三教之術的大神仙,是勿庸置疑的。這樣一個大神仙,用本碩博三科連讀的時間,培養出來的孫悟空盡管“得道身輕體亦輕”;盡管孫悟空也自稱自己“修仙了道”;但是孫悟空并沒有按照道教神明白日飛升的方式進入天界,位列道教神明的仙班,而是依舊回歸花果山當猴王去了,其身份竟然只是個妖仙。這是悖于道教的修仙之道的。在這里不妨和《西游記》書中豬八戒、沙僧做個比較。

    在《西游記》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里,豬八戒和孫悟空對陣時,有首自我介紹的詩:“我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有朝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并地闕。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涌泉穴。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輕體健朝金闕。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糾察靈官奏玉皇,那日吾當命運拙。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親言說。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而在《西游記》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里,沙僧和豬八戒對陣時,也有一首自我介紹的詩:“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游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游地曠。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云游數十遭,到處閑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先將嬰兒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卷簾將。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只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眾將。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啟奏將吾放。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飽時困臥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餉。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復復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鲊醬!”

    從《西游記》書中豬八戒、沙僧的自我介紹,我們可以粗知一些這兩人在被唐僧收為弟子前的經歷,這其中也包括他們的修行經歷。豬八戒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后遇“真仙”,沙僧自小生來神氣壯,曾游蕩天下,后得遇“真人”。

    其修行模式也都為“嬰兒姹女”、“腎水、華池”等道教神仙的修行方式,最后還都是白日“飛升”,還都受到玉皇召見并親口敕封的“元帥”和“卷簾將”。

    豬八戒、沙僧的師父“真仙”和“真人”到底姓甚名誰,書中沒說,姑且不論豬八戒、沙僧的師父是不是名不見經傳的神仙,單憑二人的神通與孫悟空有著巨大的懸殊,我們就可以看出,須菩提祖師的神通與豬八戒、沙僧二人的師父之間的高下。但是一個精通三教之術的大神仙,培養出來的弟子,竟然是不能直入天界為官的“妖仙”,可以想像,要在道教的大神明中,找出須菩提祖師的位置,很不容易。

    關于孫悟空的妖仙身份,《西游記》書中有相應的描述。在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里,“太白金星,領著美猴王,到于靈霄殿外。不等宣詔,直至御前,朝上禮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禮,但側耳以聽金星啟奏。金星奏道:‘臣領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簾問曰:‘那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道:‘老孫便是!’”

    在這里,不光太白金星和玉帝認為孫悟空是個妖仙,而且孫悟空本人也自認為是妖仙。

    孫悟空是妖仙的問題,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按照“三教出一門”的理論,“須菩提祖師”即便是道教的神明,在道教的神明體系里神階也是很低。因為道教的神明是講究白日飛升的,“須菩提祖師”有這么強大的神通(培養出的孫悟空天兵天將無人能敵),若其神仙品階在道教中為尊位,其弟子孫悟空,學成后就該位列仙班,直升天界(因為道教的成仙理論是講究白日飛升的)。即便不直升天界,也應在道教的神明體系里,那怕是低層級的地界神明體系中,大大小小也該有點名堂。而不是重回花果山舊地去當個妖仙。這也說明,孫悟空的出身不屬于純粹的道教師真培養或者是科班傳授,用現在的話說,水平很高,文憑很低。

    • 發表于 2017-04-30 00:00
    • 閱讀 ( 93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