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全球性卓越戰略
碘缺乏病是影響整個世界人口,特別孕婦和兒童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1990年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提出消除碘缺乏病,1991年得到世界衛生大會確認。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建議全民食鹽加碘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戰略。
作為全球戰略行動的一部分,我國1994年頒布《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綱要》,1995年全民食鹽加碘開始正式實施。
20多年過去了,這一舉措在全球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方面成效如何呢?
2013年WHO組織專家進行了全面審查,充分的證據證明全民食鹽加碘在預防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克汀病(呆小癥),提高病區兒童智商和整體碘營養狀況(尿碘增加)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而潛在的健康危害方面,除了輕度增加碘缺乏者一過性甲亢的風險外,與甲狀腺癌、甲減、免疫性甲狀腺炎等均沒有明確的相關性。
我們還必要繼續吃碘鹽了嗎?
然而,這并沒有完全消除人們的疑慮和反對碘鹽的聲音,其中一個理由是既然碘缺乏病已經被基本消滅,就沒有必要繼續吃碘鹽了。
碘缺乏病真的會被消滅了嗎?2017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4個“防治碘缺乏病日”,籍此時機,我們不妨再嘮叨一下,碘缺乏病為什么不會被消滅?以食鹽加碘為主的食物碘補充為什么必須持之以恒。
碘缺乏病是一個譜系病癥

碘缺乏病是影響整個生命各階段的譜系性病癥,對胎兒、嬰幼兒腦和身體發育生長的影響尤為顯著。碘缺乏病對人體系列影響包括:
胎兒期
流產
死胎
先天性異常
增加圍產期死亡率
地方性克汀病
聾啞癥
新生兒期
新生兒甲狀腺腫
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地方性智力低下
增高甲狀腺核輻射的敏感性
兒童和青少年期
甲狀腺腫
(亞臨床型)甲狀腺功能減退
(亞臨床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智力受損
身體發育遲緩
增加甲狀腺核輻射的敏感性
成人期
甲狀腺腫及并發癥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智力受損
中老年人自發甲亢
碘誘發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增加甲狀腺核輻射的敏感性
碘缺乏病是怎樣形成的?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甲狀腺素是調控人體的發育、生長和代謝的主要激素。碘缺乏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導致以上系列病癥的發生。
補碘,必須持之以恒
碘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如果某個地區水和土壤缺碘,那么生長在這個地區的農作物和禽畜產品就貧碘。由于我們的飲食主要來自于當地所產,也就很難通過飲食獲得生理需要足夠的碘。
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屬于缺碘地區,我國是碘缺乏病重病區,波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實施食鹽加碘之前的上世紀90年代之前,病區人口4.25億,占世界病區人口的40%。病區有“大脖子病”約3500萬,典型“地方性克汀病”約25萬,還有數以百計兒童智商低于平均水平。
就是說,碘缺乏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環境貧碘,要想免于碘缺乏病的危害,我們必須通過自然飲食之外的途徑持續不斷的補足人體需求與供給不足的差額。研究發現,食鹽加碘是最具有可行性、成本低廉切最為有效的碘補充途徑。
他山之石
早在WHO全球推廣食鹽加碘之前的幾十年里,一些國家就開始實施食鹽加碘措施。比如,在瑞士食鹽加碘最早在1922年開始實施,到1952年推廣到全國。并根據監測逐步增加碘添加量,從最初3.7毫克碘/千克鹽,到1998年提高到25~30毫克/kg。奧地利1963年開始,德國1980年代開始實施食鹽加碘,基本都經歷了碘添加量逐步增加的過程。
印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范例。碘缺乏病是存在于整個印度,全民食鹽加碘從 1984年開始推廣,到了90年代由于疑慮碘的健康危害,這種措施受到干擾。結果,很快碘缺乏病卷土重來,導致于1999年4月舉行由國內、國際眾多專業機構參加的協商會議,最終做出建議:
1.成人每日碘攝入安全劑量范圍在50微克到1000微克之間,理想攝入量為100?300微克。
2長期動物和人體實驗表明,以上安全劑量安范圍內未見產生毒性跡象。
3碘誘導的甲亢是一過性的,隨著缺碘糾正會逐漸消失。作為一項公共衛生舉措,全民食鹽加碘為人們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潛在的健康風險。
隨后,隨著食鹽加碘的全面恢復,碘缺乏病再次得到控制。
綜上所述,大量實踐證明食鹽加碘在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疾病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們不但不能停止吃碘鹽,哪怕是添加的碘量不足,碘缺乏病隨時都會卷土重來,我們絲毫不能懈怠,補碘必須持之以恒。
如何科學補碘
基于以上研究證據,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更新了食品級食鹽碘強化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指南,建議:
作為預防和控制穩定和臨時居住人群碘缺乏病的安全和有效的戰略,無論家庭還是食品加工使用的所有食品級食鹽都應該使用碘加以強化(強烈推薦)。
具體的推薦是,以成年人每天補充150微克碘為基準,以食用前損失30%,碘鹽中碘生物利用度92%計算,并參考個體飲食習慣食用食鹽量選擇不同濃度的碘鹽:

指南同時強調,減少食鹽中鈉攝入,增加食鹽途徑的碘補充,兩者是兼容的,共同有益于促進人類健康。對于孕婦,推薦的每日碘補充量為250微克,應該在權衡熱量和鈉攝入基礎上選擇適合碘濃度的食鹽。
說明中還提醒人們,隨著對于減少鈉攝入必要性認識的提高,嚴格遵循WHO推薦的每天5克食鹽攝入標準,或更嚴格限制,有可能造成食鹽途徑來源碘補充的不足。
具體到我國國內,人們有通過碘鹽攝入超過推薦劑量的碘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國內食鹽中碘濃度過高,而在于國民普遍性高鹽飲食習慣。據調查,我國城市居民每天食用食鹽11克,農村更是高達17克,超過推薦量的2倍,而實際的消費水平可能更高。因此,嚴格按照每天5~6克食鹽推薦標準,絕對毋須擔心碘攝入過度的問題。
而且,即便碘攝入超過推薦標準,甚至達到美國等國家每天1000微克的最高容許標準,通常也不會產生健康危害。世界上很多高碘地區多年的追蹤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碘缺乏病是全球性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整個世界人口。全民食鹽加碘是安全有效的策略。我們不能從自然環境攝取足夠的碘是不變的事實,一旦停止食物強化補碘。碘缺乏病必將卷土重來。因此,補碘是必須持之以恒的長期戰略。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