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扭扭脖子有聲響,難道我得了頸椎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坐的時間越來越多,動的時間越來越少,特別是有車的白領,上班坐辦公室,下班坐車,走路的時間很少。頸肩部的肌肉一直處于緊張強直狀態,血液循環不暢,極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頸椎病呢?轉動脖子時咔咔響就說明有頸椎病了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扭脖子有聲響,就是頸椎病?

    人體關節由于某種或某些原因,在活動時發生彈響,臨床上稱為彈響關節。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咯噔”的聲響,這是因為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而聲音的大小則因人而異,視具體情況而定。不過,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沒有活動障礙者屬于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于惶恐。

    所以,當頸椎小關節長期保持一個姿勢,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會減少,關節摩擦力增大而產生響聲。一種情況可能是在頸部做旋轉活動時,椎體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關節囊滑過椎體骨骼各部位時發出的聲音;另一種情況可能是當頸部做旋轉活動時,一側的小關節張開,這樣會導致這一小關節腔內負壓形成,從而使溶解在周圍組織液中的氣體進入到小關節腔,當頸部反向旋轉時,原來張開的小關節腔又閉合,將進入的氣體又擠壓出關節腔,這時也會產生一個彈響。還有一些病理情況下也會出現彈響,如頸韌帶鈣化等。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轉動頭頸時偶爾發出響聲,沒有其他的不舒服,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大部分是生理現象,并不是頸椎病。而且,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出現這種現象不用緊張,若年齡在40歲左右有此現象,則應找醫生檢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出現什么癥狀可能是頸椎病?

    頸椎病的診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有頸椎病的一些臨床表現;影像學顯示頸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影像學征象必須與臨床表現相一致。

    根據受累組織結構的不同而出現的不同臨床表現通常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具體癥狀如下:

    (1)神經根型:年齡一般在40歲左右,勞累、輕傷后或落枕 后,開始頸肩痛,幾天后疼痛放射到一只手的2個或3個手指;間或有頭暈、頭痛,白天不能工作,夜間無法入睡;頸部活動受限,后伸時癥狀加重;患肢有沉重感,握力減弱,隨后不能提重物,手臂肌肉萎縮。

    (2)脊髓型:年齡在40~60歲左右,發病緩慢,有落枕史。患者先從下肢雙側或單側發麻、發沉開始,隨之行走困難,下肢肌肉發緊,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步態不穩,雙腳踩棉花感,頸發僵,頸后伸時易引起四肢麻木,常看不完一場電影。此后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手無力,拿小物件常落地,不能系扣子。嚴重的寫字困難,甚至不能自己進食,部分患者出現尿潴留。間或有頭暈、頭痛、半身出汗等癥狀及“束帶感 ”。

    圖片來源于網絡

    (3)交感型:①頭部癥狀:如頭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頭暈而跌倒的。

    ②眼部癥狀:眼脹、干澀、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霧等。

    ③耳部癥狀:耳鳴、耳堵、聽力下降。

    ④胃腸道癥狀: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以及咽部異物感等。

    ⑤心血管癥狀:心悸、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⑥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有時感覺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經節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癥狀往往與活動有明顯關系,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頸部活動多、長時間低頭、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過長或勞累時明顯,休息后好轉。

    ⑦臨床檢查:頸部活動多正常、頸椎棘突間或椎旁小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壓痛。有時還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壓等的變化。

    (4)椎動脈型

    ①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癥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

    ②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

    ③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可出現一過性癱瘓,發作性昏迷。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頸椎病怎么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很重要:

    避免頭、頸部急性外傷: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后仰,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御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頭部等,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等。

    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使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的枕頭。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松。

    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在坐姿上,要盡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頭部保持略微前傾;調節桌、椅之間的高度比例,避免頭頸部過度后仰或前傾、前屈,使頭、頸、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在工作一段時間后,一般在1~2小時,讓頭部頸向另一方向轉動;連續工作或學習60分鐘以上的,最好停下手中工作稍稍活動一下,做一些伸展及轉頭、轉體運動,避免因長期固定于一種姿勢而引起頸肩腰痛。

    體育鍛煉:在閑暇時,應適當做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鍛煉,增加背伸肌的力量。仰臥起坐和游泳(臥位兩頭起)也是很好的鍛煉方法。

    編輯:魯凡英

    (專家:胡永珍,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 發表于 2017-05-26 00:00
    • 閱讀 ( 91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