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夏至為什么要吃面?古時夏至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消災,而夏至正好已收割新麥,人們以新麥做成的面食敬神,故有夏至吃面的傳統。
夏至吃面的另一層含義是夏至吃的面條則是用一年的新麥子收獲以后做成的面條,夏至吃面則有嘗新之意。從營養角度來看,新麥剛剛收獲后的營養成分較高,新麥做成的面條麥香撲鼻、營養豐富。
因此“夏至面”一方面寓意慶祝豐收,另一方面可以從新鮮美味的新麥做成的面條中獲取豐富的營養之意。

(圖片來自網絡)
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
面條簡單易做,所以在烈日炎炎的夏至中午,來一盤清涼酸甜爽口的涼面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不同地區也有自己當地的美食,比較有名的涼面有:東北地區的冷面,華北地區的涼面,北京的炸醬面……
延吉冷面

(圖片來自網絡)
冷面是起源于高麗朝時期,后隨著朝鮮民族的遷入,進入了我們國家,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飲食。而朝鮮族的居住地是在東北,所以很多人將朝鮮族的冷面直接稱為“東北冷面”。
冷面因其清涼酸爽的獨特風味而聞名中外,冷面的面條的主要原料是小麥、莜麥和淀粉,還有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土豆淀粉,因為淀粉的存在,使得冷面面條晶瑩剔透,令人食欲大增。

(圖片來自網絡)
朝鮮冷面的湯是用牛肉湯或雞肉湯,然后在面條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雞蛋、蘋果片、香油等調料。經過朝鮮族后來的改良在湯中加入了清熱解暑的中藥或是食材,在炎炎酷暑的夏至,吃一碗冷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倍感清涼,還可具有解暑功效。
而隨著餐飲行業的飛速發展,現在不僅僅是東北地區可以吃到朝鮮冷面,在北京、沈陽、哈爾濱等全國各地都可以品嘗到既清涼馥郁,又甜美新鮮的冷面。
華北芝麻醬蒜泥涼面

(圖片來自網絡)
在華北地區,尤其是在山東地區,把大蒜搗成蒜泥,然后與芝麻醬、醬油、食醋以及少許鹽調成芝麻醬蒜泥的吃法非常普遍。這種芝麻醬蒜泥可以涼拌黃瓜、萵筍、生菜、豆角等蔬菜,為炎炎夏日的餐桌上增色增香不少。
芝麻醬蒜泥還經常用來做涼面的調味品使用,面條清湯煮熟以后過一遍涼水,將黃瓜、胡蘿卜、彩椒或是青椒等蔬菜切絲,將面條與這些蔬菜絲,調好的蒜泥一起攪拌均勻,一碗噴香撲鼻的涼拌面就可以開吃了。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還可在面中放上到了夏季家家戶戶都會腌制的香椿芽咸菜,面條最好選擇手搟面,手搟面筋道有嚼勁。
一碗芝麻醬蒜泥涼面可以讓我們既能享受黃花的清涼爽脆,又可品嘗香椿的獨特滋味,在回味芝麻醬的濃香的同時,又能品味面條的新麥清香。
北京炸醬面

(圖片來自網絡)
提到面條,不得不提北京馳名中外的炸醬面,北京人不僅會在夏至吃炸醬面,在立春時也會吃炸醬面,寓意咬春。
炸醬面對于面條的要求比華北芝麻醬涼面要高,做芝麻醬涼面如果來不及搟手搟面的話,還可用普通面條代替,但是炸醬面的面條只有筋道的手搟面才能吃出北京炸醬面的滋味。

(圖片來自網絡)
炸醬面的炸醬環節也至關重要,炸醬時可放入牛肉、豬肉,切成小丁塊,容易熟,炸醬還可放入香菇、杏鮑菇、胡蘿卜等蔬菜丁。
傳統的炸醬面的配菜是黃瓜絲和心里美蘿卜絲兒,還可添加青椒、干豆腐皮、彩椒、海帶、豆芽等自己喜歡的蔬菜作為配菜。
四川涼面

(圖片來自網絡)
四川的涼面是四川的傳統小吃,隨著各地飲食文化的交流,川菜早已走進了全國各地的餐飲行業,并且一提到川菜,讓愛吃辣的朋友口水直流。
四川涼面雖然使用的是最平凡的食材,卻能做出淳樸而又令人心醉的味道。川菜是以麻、辣、香而出名,四川涼面恰恰采用了川味的精華,只要掌握了川味的幾種調味料,制作出的四川涼面就會令人食之神魂顛倒,大呼過癮。
四川涼面選用機制的面條,入沸水中煮熟,煮時不能煮得太軟,撈出后放在案板上趁熱灑熟菜油少許,抖散讓它快速降溫,到互不粘連且已冷卻為止,才能稱之為涼面。再拌上佐料和黃瓜等蔬菜,一碗四川風味的涼面便可讓我們食指大動,回味無窮。
編輯:胡小雨
(作者:徐娟,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原創作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