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認知
《心理學大辭典》中說:“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的情緒狀態。”嫉妒心理一般說來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程度較淺的嫉妒,這時的嫉妒心理往往深藏于人的內心,不容易被他人察覺。再發展就是程度較深的嫉妒,這時的嫉妒已由無意識進入到有意識,開始表現出具體的行動,如諷刺、疏遠嫉妒的對象等等。嚴重的還有攻擊、造謠中傷他人等等,目的是打擊別人,抬高自己。嫉妒發展到這個層次,就需要及時控制。最后是非常強烈的嫉妒,這時人的嫉妒心理已經是一種變態的心理,表現為猖狂進攻、殺人或自殺,導致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嫉妒的根源
嫉妒源于病態競爭,與個體的性格、文化背景、閱歷、世界觀關系密切。它的來源包括1、自我封閉、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產生嫉妒。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響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3、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應該是萬事超人前,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也是無必要的。4、角色定位錯誤,不能自得其所的其樂。5、胸無大志無所事事,才會去挑別人的刺。6、自我實現受阻時,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針對嫉妒產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緩解、擺脫和消除嫉妒:
1、培養豁達的人生態度,心胸開闊,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這是客觀規律。明白每個人都有天賦,而且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封閉、狹隘意識使人鼠目寸光,因此,應該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與人為善。
2、坦誠相對,將心比心,設心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密切交往加深理解。嫉妒,往往給被嫉妒者帶來許多麻煩和苦惱,換位思考就會收斂自己的嫉妒言行。
3、把別人的成就看作是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對自己的剝奪或威脅,將別人的成功當作一道風景線來欣賞。
4、學會贊養別人通過贊養別人來呈現自己博大寬容的胸襟。
5、向對方公開展示自己的抱負,提高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給自己增添應用的壓力,利用競爭促自己上進。
6、學會自我宣泄。最好能找知心朋友、親人痛痛快快地說個夠,他們能幫助你阻止嫉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另外,可借助各種業余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練書法、下棋等。
7、充實自己的生活,揚長避短,尋找新的自我價值,發揮自身應有的潛能,開拓新領域,建立新的動力定勢。真正的強者需要埋頭苦干,培根曾說:“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
8、客觀評價自己。當嫉妒心理萌發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這就需要客觀、冷靜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問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