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期≠潛伏期
之前,我已為知道日報撰寫過幾篇關于艾滋病和HIV的科普文章,其中提及了下面這句——
如今,HIV感染者只要早期發現、盡早就診、堅持遵醫囑,已經可以實現長期無癥狀生存,甚至終生不發展為艾滋病,也就是說“一輩子都是潛伏期”。
這一描述引起了部分讀者的疑問,有人質疑“艾滋病的潛伏期不是兩個月嗎?”
關于HIV感染,有兩個重要的時期,一個是“窗口期”,另一個是“潛伏期”。
窗口期,指的是從病毒進入人體開始,到通過驗血等手段能夠檢驗出HIV感染的時間。
潛伏期,指的是從形成HIV感染,到顯現出艾滋病癥狀的時間。
這是因為,HIV進入人體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入侵人體細胞、利用細胞進行自我復制、擴散并侵染更多細胞這一系列“任務”,才能形成HIV感染。在形成感染和感染繼續發展的過程中,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拷貝數越來越多,人體也會隨之產生一系列反應,例如產生針對HIV的特異性抗體。只有當病毒拷貝數足夠多,或者抗體的濃度足夠高時,才能夠被檢測出來。感染HIV后,在能夠被檢測出來之前的時間,就是“窗口期”。
而感染HIV并不會立刻成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的確診依據是“發生特定的癌癥或機會性感染”,是由于HIV持續侵害人體免疫系統,導致人體對一些本應可以抵御的癌癥或病原體失去足夠的防御力。因此,HIV感染者在發生特定的癌癥或機會性感染之前,只能被稱為“HIV攜帶者”,而不能被稱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后,在出現能確診為艾滋病的癥狀之前的時間,就是“潛伏期”。
“兩個月”這一數據,更符合HIV感染的窗口期,而不是艾滋病的潛伏期。
HIV攜帶者從感染病毒,到發展成艾滋病,往往要經過很長的潛伏期,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未經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HIV感染者,多在受到感染后2~15年發病。而依目前的檢測技術,HIV感染的窗口期約為2~8周,將來,隨著檢測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個時間或許還會縮短。
在臨床上,發生可能感染HIV的危險情況后,部分人在2周時就能檢測出陽性,即感染了HIV;但若2周時檢測結果為陰性,則仍需要繼續等一段時間再復查;如果6周后檢測為陰性,約有99.9%的幾率為未感染HIV,而如果3個月后檢測仍然為陰性,則可以完全排除感染。
現在還有一些可以自己在家進行檢測的HIV抗體檢測試紙,只要操作正確,檢測結果的準確率也能達到99%以上。目前常見的檢測樣本有血液、唾液和尿液,不同試紙針對不同的樣本,其中血液檢測的準確率最高。如果不放心自己檢測,也可以到正規醫院驗血檢查,通常選擇做“術前四項”檢查,就可以同時檢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和梅毒螺旋體的感染情況。

何謂“無癥狀感染期”?
所有傳染病都存在潛伏期,即從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到出現癥狀之間的時期。在艾滋病上,“潛伏期”一詞出現得相對較少,而“無癥狀感染期”則更常被提及,這是因為艾滋病的病程有其特殊之處。
HIV攜帶者在最初感染時會有一段短暫的“急性感染期”,這時病毒在體內大量復制增殖,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癥狀。常見的HIV急性感染期癥狀有發燒、咽喉疼痛、關節痛、皮疹、淋巴結腫大、腹瀉等,癥狀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現,多數患者急性感染期持續2~3周后癥狀自行消失。
在“急性感染期”過后,到真正發展成“艾滋病”,中間的這段時間就是“無癥狀感染期”。HIV感染的無癥狀感染期特別長,約占從感染到死亡整個過程的80%時間。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統計了大量未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HIV感染者的數據得出,無癥狀感染期的時間長短,除了與感染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有關之外,還與感染途徑密切相關。
一項我國的研究也表明,通過輸血途徑感染的HIV攜帶者,無癥狀期平均約為8.99年,吸毒途徑感染者的無癥狀期平均7.42年,同性性途徑感染者約6.92年,異性性途徑感染者約7.70年。
在無癥狀感染期內,雖然HIV攜帶者身體內部正在發生著激烈的戰爭,免疫系統在HIV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但表面上看起來和健康人完全無異。因此,很多處于無癥狀感染期的HIV攜帶者對自己的感染情況一無所知,人們也看不出其他人是否感染了HIV,這就使得病毒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通過無保護性行為、共用針頭吸毒或是不正規的紋身等有創操作等傳播途徑得到擴散。

服藥可延長“無癥狀感染期”
世界各國都對HIV高度重視,相關的科學研究一直在不斷推進。如今,藥物可以有效地延緩艾滋病的病情進展,再加上針對性地運用抗生素等手段預防機會性感染,艾滋病已經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屬于“可控的慢性病。”
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11月公布的數據,艾滋病毒從發現至今,已造成3500多萬例死亡,2015年全年中,全球有約110萬人死于艾滋病毒相關病癥。
為什么醫學的進步早已使得HIV相關的死亡率大大降低,HIV卻仍然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呢?
主要原因在于有相當數量的HIV攜帶者并不知曉自己的感染狀況,HIV感染的急性期癥狀與流感非常類似,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據世衛組織估計,截至2015年底,全世界約有3670萬名HIV攜帶者,但目前僅有60%的HIV攜帶者獲得了診斷。
這意味著,全球可能有超過1400萬HIV攜帶者處于不知情的狀態,這導致了他們的病情會不受控制地發展,最終成為艾滋病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機早已貽誤了。
另一方面,在經濟、醫療水平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很多HIV攜帶者即使知情,也難以獲得足夠的用于治療HIV的藥物,這也導致了許多HIV相關的死亡。
截止到2016年年中,全世界已經有約1820萬HIV攜帶者獲得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經過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HIV攜帶者,不僅無癥狀期可以極大地延長,甚至很有希望終生不發展為艾滋病,而且其傳播HIV給他人的幾率也極大地降低。有研究表明,當HIV攜帶者體內病毒載量控制在200拷貝/ml以內時,就不會再通過性途徑將HIV傳播給他人了。
在2000年至2015年間,新發HIV感染下降了35%,艾滋病相關死亡減少了28%,約有800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通過向所有HIV攜帶者擴大提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和拓展預防選擇,預計到2030年時可幫助避免2100萬例艾滋病相關死亡和2800萬例新發HIV感染。

【參考文獻】
1. UNAIDS Reference Group on Estimates, Modelling and Projections. Improvedmethods and assumptions for estimation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and its impac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UNAIDS Reference Group on Estimates, Modelling andProjections. AIDS. 2002 Jun14;16(9):W1-14.
2. Phillips A,Pezzotti P; CASCADE Collaboration. Short-termrisk of AIDS according to current CD4 cell count and viral load inantiretroviral drug-naive individuals and those treated in the monotherapy era. AIDS. 2004 Jan2;18(1):51-8.
3. 郭建中,楊小平,徐立然. 不同感染途徑、CD4+絕對值計數對1189例無癥狀期HIV感染者潛伏期影響的橫斷面研究. 遼寧中醫雜志, 2012年第39卷第09期.
4. Alison J Rodger, et al. Sexual Activity Without Condoms and 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in Serodifferent Couples When the HIV-Positive Partner Is Using Suppress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 JAMA. 2016 Jul 12;316(2):171-81. doi:10.1001/jama.2016.5148.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