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山夕團隊李嘉欣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6月27日,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了一件令乘客哭笑不得的事,一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登機過程中朝飛機發動機拋了一把硬幣,機務人員緊急進行檢查,最終致使南航CZ380航班延誤5小時。有乘坐該航班的乘客發微博吐槽此事,調侃道,老太太這是上飛機前的祈禱嗎?

為什么小小的硬幣會給這個巨大的飛機造成如此大的麻煩呢?因為,老太太的硬幣拋向的不是別處,而是飛機的發動機!

飛機發動機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為何檢查發動機要耗費5個小時?
“發動機”是飛機動力裝置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用是提供飛機運動所需的動力——推力”或“拉力”,用以克服飛機的慣性和空氣阻力。簡單地說,發動機就像飛機的命根子一樣,它要是出了問題,要的就是機上乘客的命。
那么航空發展歷史上,有沒有哪一種發動機不怕“硬幣的”?遇到航空烏龍時,你該怎么辦?
有哪種發動機不怕硬幣嗎?
我們通過一組動圖來看看,歷史上都出現過哪些發動機,他們是怎樣運轉的?
1.星型發動機

星型發動機示意圖(動圖)
在其他更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出現之前,大型飛機的發動機常采用星型設計。

(動圖)
星型發動機屬于活塞式發動機的一種,早在1903年,星型發動機就用在了飛機上。
2.渦輪噴氣發動機

(動圖)
渦輪噴氣發動機簡稱渦噴發動機,其歷史也很悠久。1937年,世界上第一個渦輪噴氣發動機就開始運行了。
3.渦輪風扇發動機

渦輪風扇發動機簡稱渦扇發動機(動圖)
很容易就能發現,渦扇發動機和渦噴發動機兩者之間的區別。渦噴只有一個空氣通道,專業上叫做“涵道”,而渦扇發動機卻有兩個空氣通道。也就是說,渦噴發動機是單涵道發動機,而渦扇是雙涵道發動機。

渦輪螺旋槳噴氣發動機,簡稱渦槳發動機(動圖)
渦槳發動機的本質類似于渦噴發動機接上一個減速器,并帶動外部的螺旋槳。
4.槳扇發動機
渦槳發動機的燃油效率通常高于渦扇發動機,但它也不是盡善盡美,原因之一是,渦槳發動機上多了一個減速器,也就是變速齒輪。變速齒輪的存在一是增加了發動機重量,二是多少會帶來一些功率上的損耗。
為此,有的國家研制一種不需要變速齒輪的發動機,它就是槳扇發動機。但因為噪音大的問題,它沒有被使用在任何飛機上。

GE36槳扇發動機示意圖(動圖)
5.渦輪軸發動機
渦輪軸發動機簡稱渦軸發動機,顧名思義,它是通過“軸”來傳輸動力。直升機、坦克、船舶上都有使用。

6.沖壓發動機
無論是上文提到的渦噴還是渦扇發動機,它們的前部都有一個“壓氣機”。飛行器飛得越快,迎面而來的空氣就越快,當快到幾倍音速時,空氣自然就得到了壓縮。高壓空氣進入燃燒室,混入燃油,劇烈燃燒并向后高速噴出以得到動力。

圖中的(a)代表傳統的渦噴發動機,其結構很復雜,而(b)代表沖壓發動機;(c)表示超燃沖壓發動機
看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飛機發動機,都需要通過其內部某部分的轉動才能正常運轉,小小的硬幣若是卡在發動機里,飛機還能安全飛行嗎?答案是:NO!所以,沒有哪一種發動機不怕被其他東西卡住的。下次我們乘飛機時,可別再拋硬幣祈福啦!當然,不止是硬幣,其他東西也不要亂拋。
遇見烏龍千萬要“淡定”!
一般來說,由于航空技術的發展及民航安全管理措施的加強,現代旅客機的事故率已經非常低了,即使發生故障也可以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因此,萬一發生事故,首先要保持冷靜,在乘務員的指導下,有組織地采取自救或他救行動。
在民航飛行事故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即因慌張所造成的傷亡比事故本身所造成的傷亡還大。比如,在飛機迫降后撤離事故飛機時,一定要有秩序,擁擠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話又說回來,好在此次老太太拋硬幣事件被及時發現,沒有造成任何重大損失。不過,網友看到這句,估計會逗趣地說,“時間就是生命,延誤5個小時不就是重大損失嗎?”
總之,飛行的安全問題不單是航空公司的事,每一位旅客都要自覺遵守民航安全規定,培養自身的安全常識,才能愉快地“飛上天”,安全地“回地上”。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