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剛剛傳回一項為期四年任務的最后一批數據,結果發現219個候選系外行星,其中包括10個位于恒星宜居帶的類地行星。
這項任務主要搜尋了天鵝座方向的一部分天空,經過長時間的觀測,天文學家得以發現一些類似于我們地球的系外行星,它們有著相似的大小和公轉周期。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Natalie Batalha指出,尋找行星就是尋找生命,這些結果將成為未來尋找地外生命的基礎。
目前,開普勒任務發現的候選系外行星總數達到4034個,其中2335個已被證實。其中大約有49顆候選系外行星與地球大小相接近,并且位于它們主恒星的宜居帶中,有30顆已經被證實。隨著數據的分析,還會確認更多的系外行星。

在類地系外行星中,最吸引人的也許就是編號為“KOI-7711”的世界。這個星球是我們地球大小的1.3倍,并且它在類似地球的軌道上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公轉,幾乎就是地球的雙胞胎兄弟。關于這個世界的更多細節,還需等到新一代太空望遠鏡的到來。
通過對上千顆系外行星的數據進行分析,天文學家揭示了數量最多的兩種不同類型的小型行星——巖質類地行星和迷你海王星(小于海王星的氣態行星,大小為地球的2到3倍),它們之間的尺寸存在一個奇怪的間隔。在所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幾乎沒有行星的尺寸是在地球的1.5到2倍之間。天文學家表示,尋找兩種不同的系外行星群體,就像發現哺乳動物和蜥蜴組成一個系譜圖的不同分支。

隨著這一數據的發布,標志著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早期任務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名為K2的第二次任務,觀測覆蓋的范圍更廣,能夠搜尋到溫度較低的紅矮星——這是宇宙中最普遍的恒星。
開普勒任務在過去的幾年里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對這些行星進行分類研究,將有助于科學家了解銀河系中有多少顆行星。隨著大量系外行星的不斷發現,找到類似于我們地球的世界可能將只是時間的問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