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學大院
作者:王玲(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科普博覽

夏天來了,惱人的蚊子也開始肆虐了,相信每個人都有被蚊子“一親芳澤”的經歷。但很奇怪的是,我們常常發現一群人在一起,有的人被蚊子“特別招待”,叮得滿身大包,有的人卻完全不受影響。難道蚊子在吸血的時候還會“挑食”?
“血型說”不靠譜
一般我們都會首先問那些特別招蚊子喜歡的人是什么血型,因為長久以來,有關蚊子的“血型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普遍的說法是:蚊子偏愛O型血和B型血的人,不喜歡叮咬AB型血的人。那么蚊子真的能夠通過區分血型來有偏好的叮人嗎?
事實上,蚊子是不會區分人的血型的。一位叫Thornton的美國科學家為了考察血型、出汗情況、膚色、體毛對蚊子叮咬的影響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消除了實驗對象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影響,并在單獨考察某種影響因素時最大可能的排除其他變量的影響。實驗結果并沒有發現蚊子叮咬與血型存在必然聯系,膚色和體毛也同樣沒有影響,而出汗的影響則很顯著。
這就可以解釋同一血型的人,有的飽受蚊子“青睞”之苦,有的卻能享受蚊子“冷落”之幸。
那么蚊子究竟是憑借什么依據來選擇“偏愛”對象的呢?

蚊子追蹤有“三寶”
蚊子追蹤捕獵對象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嗅覺生物信息素途徑、視覺途徑和溫度感受途徑。
人體可以產生約500種揮發性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外界風向、人體移動和呼吸氣流形成羽毛樣的小氣流(羽流)被蚊子嗅覺感受到。
研究發現,蚊子的下顎器通過受體可以感受到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羽流。別小看身長不過一厘米的蚊子,它的搜索能力可是很強大的,搜索的最遠距離可達60公里。在此范圍內,二氧化碳排得多的人,由于周圍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較高,在蚊子的視野中所呈現的“圖像”比較清晰,便于蚊子進行定向追蹤。人在從事運動或體力勞動后呼吸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二氧化碳會在頭上約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氣流,蚊子對此比較敏感,于是就會聞味而至了。
人體汗液中也含有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可以吸引蚊子的注意力。汗腺發達、皮膚粗糙、毛孔粗大的人,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較多,血液中的酸性增強,所排出的汗液使得體表乳酸值較高,更容易對蚊子產生吸引力。因此,有時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更招蚊子。
而且,人體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結合,會生成一種復合氨基酸混合體,這種物質與汗液略帶甜味的胺結合,可生成三甲胺,而三甲胺的氣味有強烈的誘蚊作用。溫度上升,人體的毛細血管擴張,三甲胺的生成也增多。孩子一般比較好動,代謝旺盛,身體的三甲胺含量更高,引起蚊子叮咬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美國科學家們利用嗅覺儀器對3900多種物質進行測試和分析發現,許多種類的發膠、護手霜、洗面奶等化妝品因為含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對蚊子的誘惑力都非同尋常。所以使用含有硬脂酸的香水、發膠、面霜等花香味的化妝品以及黃油膏,被蚊子叮咬的幾率都會大大增加。甚至夏天洗澡使用香味過濃的香皂和沐浴液也會引來蚊子的“光顧”。
此外,在相對近距離、視力可及范圍內,蚊子通過視覺途徑更趨近于攻擊黑色物質。蚊子晝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趨暗的習性,衣服顏色如黑色是蚊子進攻的首選對象,其次是藍、紅、綠等,蚊子不愛叮白色。白天,當人們穿著深色衣服時,反射的光線較暗,恰恰為蚊子吸血創造避光環境。而且深色衣服的吸熱能力強,蚊子又喜歡叮咬體溫較高的人,這自然使得深色衣服的誘惑指數大漲。在夜里,如果穿著深色衣服,在夜間便會呈現一團黑影,蚊子會向著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
最后,在更近的距離,蚊子可以通過溫度感受系統感知并鎖定具有發熱和濕潤(溫血動物特征)特征的物體。蚊子的觸角里有一個受熱體,它對溫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點溫差變化,便能立即察覺到,流汗的人肌體散熱快,會對蚊子產生吸引力。這足以解釋為何我們常在運動后,發現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多出了幾個大“紅包”。
孕婦被叮概率高
另外一項美國的醫學研究顯示,孕婦特別招蚊子,她們遭蚊子叮的機會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這主要是因為,孕婦性激素分泌水平較高,新陳代謝加快,對蚊子的刺激和引導更強。而且孕婦在臨產前,呼氣量比沒有懷孕的女性大 21%,呼出的潮濕氣體與二氧化碳對蚊子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和沒有懷孕的女性相比,孕婦的腹部溫度要高0.7倍,而體溫越高,皮膚表面的揮發性物質就越多。
總的來說,新陳代謝旺盛的人更對蚊子的胃口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