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當鯨魚死亡時,它的尸體就變成了鳥類和鯊魚的一場腐爛的盛宴。如果它碰巧飄到了海岸上,情況可能變得非常糟糕,那簡直就是支離破碎的狀態。幸運的是,于2014年在紐芬蘭島被沖上岸的藍鯨尸體的狀況良好,足以讓來自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學家取下它重達440磅(大約400斤)的心臟并保存起來。該團隊的負責人Jacqueline Miller表示:“光是它那龐大的體重規模就會加速尸體腐爛分解,所以我們能將整顆心臟都搶救下來簡直就是奇跡。”博物館已經公開展覽了這顆心臟,該負責人也深入揭示了對其進行塑化處理的過程。

圖片來源:BROWN BIRD DESIGN
1.取出心臟
10名工人從尾部開始處理,利用吊鉤將肉帶向后拉,把鯨脂和組織切成一份一份的。一旦他們處理到達心臟附近時,技術人員就會把血管切斷,然后切開心臟周圍的圍心囊,把心臟從胸腔里推出來。這個時候技術人員正站在膝蓋高的腐爛組織中間。Miller將其描述為在泥地里摔跤,渾身都是“泥濘”。
2.擴張心臟
沒有血液的時候,心臟就會變得扁平。所以研究人員會將軟管插入到兩根血管中,其它的血管就用軟木塞塑料瓶塞住。接下來,研究人員泵入超過700加侖(2650升)的福爾馬林,這會使得肌肉變硬并停止分解,鯨魚的心臟就會重新膨脹起來。?
3.運輸
技術人員用吸收水分的墊子上包裹這個濕答答的器官,然后放進一個附帶著軟襯墊的鋼制容器中,再用填充物填滿周圍松散的縫隙。最后包裝好后的心臟將被空運到德國的Gubener Plastinate公司進行塑化處理。
4.生物塑化
德國的解剖學家將心臟浸泡在丙酮中,并持續不斷地更換該液體。在六個月的時間里,丙酮取代了組織中所有的水分子。接下來,塑化的魔力就顯現了。技術人員將心臟浸泡在有機硅聚合物溶液中后,放到真空室里。當其大氣壓強下降到接近于正常的室外大氣壓時,丙酮就會氣化消失,該聚合物就取代了丙酮原本的位置。
5.完成
技術人員用一種氣態的固化劑讓心臟中的聚合物變硬,當經過3個月的固化之后,這顆心臟就變成了一顆巨型的塑料球體,其堅硬程度已經足以抵抗那些絲毫不理會“請勿觸碰”的游客了。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wired,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