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用防曬霜的boy或girl,那么祝賀你,你看上去的樣子想留在小鮮肉階段久一點是可行的。
當然,猥瑣著用防曬霜的人,很多時候會被大家看成異類。例如娜扎在某旅游節目中,無時無刻不在噴防曬,然而事實上,人家才是明智的,要不怎么會節目結束,她是白著回來的,江江卻黑了一小圈。
恩,哪里不對?曬黑是正面的好不啦。
太陽公公派下來紫外線組的3個天將,波段最長、破壞力最大的UVC在遇到臭氧層的時候就掛了,剩下的就是:少量逃過臭氧層幸存的UVB和大量到達地球表面的波長最短的UVA。UVB遇到玻璃、金屬會被阻擋,但是它能到人皮膚的表皮被吸收,會讓你黑、讓你有曬紅斑、皮膚癌,待在室內,確實這方面擔憂會少一些;可來的紫外線大部分是UVA呀,可穿透玻璃,到達皮膚真皮層,作用于血管和其他組織,會讓你黑、過敏、皮膚彈性差。
在防曬這個研究領域,曬黑是作為紫外線對皮膚的正面作用存在的,可以這么認為,單純的、適量的曬黑只是讓人黑一點,并不足以表示會與疾病相關。要不打造古銅色肌膚,何來原理呢,對吧。而作為負面作用存在的是:曬傷、光老化,更嚴重是皮膚癌等。
說了這兒久,才到這里,告訴大家:防曬傷才是防曬霜的設計初衷。
娜扎的行為,絕對是對的,好笑是真好笑的,但是規律性地使用防曬霜可以顯著減輕光老化的程度。這個規律性一般認為是2小時一次,因為防曬霜的光防護效果一般在2小時左右就會衰減。
防曬傷,就是讓紫外線盡量少進入皮膚或者盡量被防曬霜吸收掉,避免與DNA發生反應,避免自由基,避免出現紅斑、水皰、皮膚粗糙、皺紋多、皮膚癌等狀況,皮膚保持小鮮肉樣的持續時期能有多久,防曬霜的作用如上。
讓紫外線少進入皮膚,或被吸收,防曬霜是怎么做到的?
簡單來說,就是兩種類別的防曬劑的存在,一種叫物理防曬劑,一種叫化學防曬劑。如果你真的關心成分,建議看看自己買的防曬霜的成分表,現在中國都是要求化妝品要明確標識成分的。哦,我國最高只能標注SPF30。
如果你看到:二氧化鈦、氧化鋅、滑石粉等,這些是物理防曬劑,說白了就是把這些刷到臉上,然后紫外線碰到它們被彈走,就是反射折射掉。物理防曬劑的好處是:光穩定性好、無毒、不被皮膚吸收、刺激性小,壞處就是:粉刷匠給你刷臉了——厚重的白。現在防曬霜的研究更進一步,可以把物理防曬劑的微粒做得很小,讓更加輕薄一些,但是對于上臉的感受來說,體驗還是略差。
如果你看到對氨基苯甲酸、鄰氨基苯甲酸、二苯酮及其衍生物等,這些都是化學防曬劑。好處是:吸收紫外線——把紫外線吃掉吃掉,在皮膚上感覺是輕薄無色的。壞處是:一種化學防曬劑是不夠的,一般都會多種結合,因為一種只能防護一定小范圍的紫外線,對你的皮膚光照環境來說完全不夠用,而且會被皮膚吸收,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刺激性也相對大,容易過敏。
一般而言,主流的防曬霜會兼顧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例如日本的某爆款小金瓶。
什么時候防曬霜沒用?
如果不能像娜扎那樣,間隔一段時間就補涂防曬霜,那么還不如不用。因為,除了過了2個小時作用衰減之外,畢竟是化學品,除了洗掉、流汗流掉,還是會被身體吸收些的,既然達不到長時間的防曬,又何必給身體多幾種化學物質呢?——就是這么消極的建議。這種狀況,建議還是物理防護吧(長衣褲、帽子、墨鏡、傘等,看青島貴婦,哦不,臉基尼大姨),多待在室內吧,就別出去浪了,好好守家。
另外,在戶外,你會出汗,紫外線更強,防護設備(房屋等)更少,這個時候30分鐘補充涂抹防曬霜才是正確做法。
最后,說個挺好笑的秘密。
防曬霜的測試,一般會讓測試人員涂上均勻的、厚厚的,參考厚度要在每平方厘米2mg之上,而我們實際上不會涂這么厚啊,大約一半的厚度就不錯了,誰都不想體驗“妝太厚”的感受,不是嗎?所以,防曬霜真實的SPF指數到你身上一般是打了折扣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