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龍蝦、澳洲龍蝦、歐洲藍龍、錦繡龍蝦……各種龍蝦傻傻分不清楚?要命的是,它們的價格還相差甚遠,一不小心就會被坑。快來看看這么多的“龍蝦”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生物分類是按照 [門-綱-目-科-屬-種] 的順序來的,而大家經常吃的蝦、龍蝦和蟹都屬于十足目,十足目是 [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 下的一個比(很)較(好)大(吃)的目,所謂“十足”指的是五對步足。十足目的動物有八對胸肢,其中前三對是顎足,多演化為幫助攝食的附肢,后五對是步足,譬如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就是這五對。
或許有人要問了,蝦有很多腿,根本不止五對呀?那是因為這五對指的是胸肢,而蝦腹部還有幾對游泳足,屬于腹肢而非胸肢。而且十足目雖然從演化發生上來說成體都有五對胸肢,但從外觀上來說卻并不一定都如此,例如帝王蟹有一對胸肢退化了,所以看上去只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
今天要討論的不同“龍蝦”,則分別屬于十足目下面的不同科,算是親戚。

澳洲龍蝦:怎么長成啥樣的都有啊?
澳洲龍蝦又叫澳龍、紅龍,我們經常在水產市場、生鮮超市、飯店菜單上看到它,但是仔細一看,不同地方賣的“澳洲龍蝦”有時卻長得不太一樣,不禁讓人心里犯嘀咕:“老板不會是拿便宜貨蒙我吧?”
實際上,所謂“澳洲龍蝦”,是產自澳大利亞附近的很多種龍蝦的統稱,長得有點出入是正常的(但也并不能保證每個老板都沒蒙人哦)。不過,有一個識別要點是跑不了的——澳洲龍蝦都沒有大鉗子。
“澳洲龍蝦”一家子都是真正的龍蝦,也就是屬于“龍蝦科”的動物。龍蝦科隸屬 [十足目-腹胚亞目-無螯下目],“無螯”顧名思義,當然就是沒有大鉗子啦。
澳洲龍蝦里最常見的一種是南澳巖龍蝦,又叫多刺巖龍蝦、新西蘭巖龍蝦,學名Jasus edwardsii,屬于 [龍蝦科-巖龍蝦屬],產自澳洲海域的珊瑚礁或大陸架,成體可長達50厘米。它們活的時候就通體發紅,肚皮和爪爪則呈黃色,因此被稱為“紅龍”。每年捕撈的南澳巖龍蝦約有九成都出口到了中國,導致它成了我們眼中的“常客”。
(南澳巖龍蝦)
除了南澳巖龍蝦,常見的澳洲龍蝦還有西澳龍蝦,學名Panulirus cygnus,屬于 [龍蝦科-龍蝦屬]。西澳龍蝦又叫天鵝龍蝦,這個名字源于西澳大利亞州的州徽——黑天鵝。西澳龍蝦殼薄肉多,體長約40厘米,色澤棕紅,爪爪呈粉色。西澳龍蝦的腹部殼較光滑,相比之下,南澳巖龍蝦則粗糙不平,頭胸部也有更多棘刺。
(西澳龍蝦)
有時我們還能看到墨綠色的“澳龍”,這是東澳巖龍蝦,學名Sagmariasus verreauxi,曾被列入 [龍蝦科-巖龍蝦屬],但由于腹部與其他巖龍蝦屬物種有所區別,后來被單獨劃分為 [龍蝦科-塔斯馬尼亞龍蝦屬]。東澳巖龍蝦個頭比其他澳龍略小,顏色是墨綠色。
(東澳巖龍蝦)
“紅龍”還有可能是更纖瘦一些的版本,這則是三角脊龍蝦,是 [龍蝦科-脊龍蝦屬] 的物種,學名Linuparus trigonus,它也長得紅彤彤的,因此有時也被作為“紅龍”出售。不過,三角脊龍蝦在日本海域的出產量更大,因此在日料店里更可能吃到這種。
(三角脊龍蝦)
錦繡龍蝦:顏值與價格……都很高
錦繡龍蝦也是屬于龍蝦科的物種,所以也沒有大鉗子。澳大利亞東北部也有錦繡龍蝦出產,不過由于顏色實在是太特別,所以很少會被當做“澳龍”出售。
錦繡龍蝦又叫七彩龍蝦、花龍,學名Panulirus ornatus,屬于 [龍蝦科-龍蝦屬]。錦繡龍蝦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有較為廣泛的分布,西至紅海,東到日本海域都有,我國也有出產。錦繡龍蝦長得非常醒目,青綠的底色上散落了許多粉色、金色、紫色的斑點,觸角和尾巴紅亮亮的,在我國古代,錦繡龍蝦被尊為“神蝦”。
錦繡龍蝦也是“真正的龍蝦”中個頭最大的,體長常可達60厘米。由于捕撈量較少,錦繡龍蝦的價格也比南澳巖龍蝦要更昂貴。由于它五彩斑斕、價格高昂而又體型碩大,自然常被充當喜宴上的重頭戲。
(錦繡龍蝦)
有時我們還能看到另一種花里胡哨的龍蝦,則是雜色龍蝦,學名Panulirus versicolor,也是 [龍蝦科-龍蝦屬]的物種。它的顏色到底還是不如錦繡龍蝦美麗,體型也要小一些。
(雜色龍蝦)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龍蝦的品種還有很多,例如日本的日本龍蝦(伊勢海老)Panulirus japonicus、歐洲的棘刺龍蝦Palinurus elephas、南非的南非巖龍蝦(俗稱南非龍)Palinurus gilchristi、拉美和南美的眼斑龍蝦Panulirus argus、美國西海岸的斷溝龍蝦(俗稱美國紅龍)Panulirus interruptus等,不過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前面那些常見。這些“真正的龍蝦”都沒有大鉗子,并有兩根粗壯的長觸角。
可是市場上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舉著兩只威武霸氣的大鉗子的“大龍蝦”,這些又是什么身份呢?
波士頓龍蝦:嚴格來說,并不是龍蝦
市場上最常見的“大龍蝦”莫過于波士頓龍蝦了,它在各種“龍蝦”中價格最親民,也是電商熱銷的品種。
(活的波龍是這顏色)
波士頓龍蝦正式的名字應該是美洲螯龍蝦,學名Homarus americanus。它并不產于波士頓,而是主要產自美國緬因州和加拿大,因此英文名是Maine lobster(即緬因龍蝦),中國人把它稱為“波龍”,是因為波士頓是美國的海產品集散中心,龍蝦多在這里進行出口貿易。實際上,市場上的“加拿大龍蝦”也是美洲螯龍蝦。
波士頓龍蝦有兩個大鉗子,當然不會是 [無螯下目-龍蝦科] 成員啦,它隸屬 [十足目-螯蝦下目-海螯蝦科],和 [螯蝦下目-正螯蝦科(也叫蝲蛄科)]的克氏原螯蝦——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麻辣小龍蝦——算是表親。
(市場上常見的“熟凍龍蝦”就是捕撈后快速煮熟后冷凍運輸的波士頓龍蝦,長得恰似巨無霸版的小龍蝦)
由于美洲螯龍蝦產量巨大,市場價格也就相對低廉。遙想殖民者剛抵達美洲大陸的年代,美洲螯龍蝦多到能在岸邊堆起兩米高,但人們只會簡單地用鹽水煮它們來吃,導致它們根本無人問津,價格比土豆還便宜,窮人和囚犯被迫幾乎天天吃它們。后來美國人把美洲螯龍蝦做成罐頭,烹飪方式也花式翻新,它們才終于擺脫了被歧視的局面,但出口貿易也并沒有讓它們變得稀少,由于鱈魚等天敵被人類大量捕撈,美洲螯龍蝦的種群數量仍然居高不下。
波龍的殼比較光滑,個頭也不小,市面上出售的體長多在50厘米左右,最大記錄超過1米。由于價格可愛,烹飪后锃亮通紅,有兩個威風的大鉗子也很好擺造型,所以波龍也很受消費者青睞。

歐洲藍龍:誰說有大鉗子就不值錢?!
很多人記住了“波龍便宜,澳龍貴”和“波龍有鉗子”這兩個要點,就以為水產市場上有鉗子的“大龍蝦”都不值錢,這可錯了。
如果是深藍色舉著大鉗子的“藍龍”,價格往往就比波龍要貴上一截。這是歐洲螯龍蝦,學名Homarus gammarus,產自歐洲,也屬 [十足目-螯蝦下目-海螯蝦科]。在高大上的法式大餐里出現的龍蝦料理,通常就是用藍龍來制作的。藍龍的肉質勝于波龍,產量又小,價格自然隨之上升。
(歐洲藍龍)
其實,不管是沒有鉗子的“真正的龍蝦”,還是有鉗子的螯龍蝦,它們的生長都很緩慢,需要十年以上才能“長大成蝦”,而且人工養殖非常困難,主要依賴捕撈野生個體,價格自然也就不便宜。不過,誰讓它們好吃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