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好聲音是如何煉成的?

    唱歌是一門技藝,需要各個器官的密切協作。然而發聲器官除口腔、鼻腔等體外器官外,大部分器官分均生長在體內,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這些器官的神經反應均不敏感,因此,要想改造他們的性能卻非易事。

    說到人的發音器官,就得先了解喉部的構造。喉,位于頸部中央,上接咽腔,下續氣管,由5塊喉軟骨構成——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和成對的杓狀軟骨。不僅是氣體進出的門戶,也是人類發音原動力器官,成年男性的喉長約4.4厘米,女性長約3.6厘米。

    每條聲帶的前端附著于甲狀軟骨,后端分別連著兩側的杓狀軟骨。它們可以活動:呼吸時分開聲帶,發聲時則使聲帶閉合并拉緊它們。聲帶是一個彈性結構,通過周圍喉肌和喉軟骨的協同牽拉作用,可延長約50%。

    除了真聲帶,還有我們所說的假聲帶。在聲帶上方靠近喉口的管壁處,有一對左右生長的室襞就是假聲帶,它與真聲帶呈平行狀態,其表面呈淡紅色。兩假聲帶之間的縫隙稱裂前庭,它在歌唱發聲時主要起阻擋氣流的作用,一般不參與振動。

    我們之所以可以聽到很有質感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發出后還要產生共鳴。歌聲共鳴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與各竇組成。其中胸腔、鼻腔屬于不可調節的固定共鳴腔;而喉腔、咽腔與口腔屬于可調節的可變共鳴腔。歌唱時,聲帶所產生的震波,一部分順喉室、咽腔、口腔、鼻腔、頭腔各竇去形成共鳴,而另一部分則順氣管到支氣管(胸腔)去形成共鳴。

    歌聲可以分為物理屬性與心理屬性。聲樂學認為,物體振動具有三種物理屬性,即頻率、振幅和振動成分。由此對應在聽覺感受上亦產生三種心理屬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

    一般而言,在產生振動時,聲帶形狀愈長、愈厚、愈松弛,則聲帶振動的次數愈少,發出的聲音愈低;聲帶形狀愈短、愈薄、緊張度愈強,則聲帶振動次數愈多,發出的聲音愈高。

    音量主要取決于聲帶振動的振幅(聲帶顫動時所占空間的大小)。一般而言平時說話時聲門下的氣壓在呼氣時大約在667pa左右,而歌唱發聲時則迅速增至5.3 - 6.7kpa左右。

    歌聲音色的形成取決于多種因素,音響學所指的聲音,實質上都是由許多純音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的,稱為復合音。這些純音只是樂音中的一個振動部分,組成樂音的各個純音,各有不同的頻率,因此高度也就不同。頻率最低的第一純音,又叫基音。樂音的高度,一般是由基音頻率(基頻)決定,基頻也就是樂音的頻率。

    另一個影響樂音質量的因素是喉頭所處的位置是否得當,發聲時是否穩定松開,將直接影響到歌聲發出的質量。經實驗得出結論:在鏡前,如果試作打哈欠狀,你會立即感到,略向前突出的喉頭(喉結)下降,在這個位置上發出的聲音是悶暗的,然后再做吞咽動作,你會看到喉頭上升,在這個位置上發出的聲音刺耳難聽,帶有喉音;喉頭的這兩種極端位置之間相距5cm—6cm或更多些。喉頭這樣移動是在第三到第六節頸椎之間進行,在平常的安靜狀態中,喉頭處于頸部中間略靠下的位置上,此時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最為悅耳。  

    另外一個大家熟知的問題是,唱歌好的人往往都善于用假聲。根據發聲生理學的研究,真聲主要是使聲帶作整體振動,聲門完全閉合,發出的一種明亮厚實的聲音。真聲類包括我們所說的“胸聲”、“大嗓子”、“大本腔”等,這種聲音振動頻率較低,靈活性較差。假聲則是使聲帶作局部振動,聲門閉合呈梭形合縫狀,邊緣變薄且銳利,發出的高遠輕巧的聲音。這種聲音頻率高,靈活性強,但音質較空虛。屬于假聲類的有“小嗓子”、“頭聲”等。很多人誤以為真聲是真聲帶發出的聲音,而假聲則是由假聲帶發出的聲音。其實,無論真聲或是假聲,都是由真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只不過振動的形態不同而已。  

    真正的好聲音應該是綜合了真聲與假聲發聲法的優勢,不像真聲那么重,又沒有純假聲那種虛沓感,這就是唱歌的人著重訓練的“混合聲”。

    (答案整理自蝌蚪五線譜、果殼網)


    • 發表于 2013-10-08 00:00
    • 閱讀 ( 114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