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排除新陳代謝或肌肉運動的多余熱量的一種最重要方式。汗液產生的數量取決于我們的情緒狀態和運動量。汗液可以因神經刺激而產生,也可因較熱的空氣溫度和運動而產生。
腋下有兩種腺體:頂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是目前數量最多的汗腺,它會產生腋下和全身的大部分汗液。
有些人用除臭劑掩蓋腋下的氣味,但如果大量出汗,則可能需要止汗劑來減慢腋下汗液的分泌。當我們處于高溫、運動、緊張或焦躁時,會產生更多汗液以便讓身體涼爽下來。汗腺受到刺激時,細胞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從腺體的盤繞部分流出,由直管輸送到皮膚表面。
固體止汗劑由幾種成分制成,包括蠟、液體潤膚劑和活性化合物。而活性成分則正是讓止汗劑具有止汗功效的物質。所有止汗劑都以鋁化合物作為主要成分。如果看止汗劑的包裝背面就會發現,鋁化合物永遠是列在首位的成分。幾種常見的活性成分包括:
氯化鋁
甘氨酸鋁鋯
氫氯酸鋁
溴羥化鋁
(皮膚最表層)開口處的外分泌腺導管細胞吸收鋁離子。鋁離子進入細胞時,水分也隨之進入。隨著水分越來越多,細胞開始膨脹,擠壓導致導管關閉,從而使汗液無法排出。
每個細胞只能吸收一定水分,因此細胞內外的水濃度會最終達到平衡。達到平衡后,細胞內的水分開始滲透出細胞,細胞就會癟下去。正因如此,人們必須反復涂抹止汗劑。對于流汗過多的人,即多汗癥者,則可使用高濃度氯化鋁延長膨脹時間,并有可能最終使汗腺萎縮,從而減少出汗量。
普通非處方止汗劑中所含活性成分的濃度在10%到25%之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要求非處方止汗劑所含的活性成分不得超過15%到25%,具體視活性成分而定。
包括止汗劑在內的許多腋下護膚品、化妝品都在產品上做了說明:避免在刮腋毛后一小時內使用。這是因為刮腋毛的時候可能會不小心刮破皮膚,而如果在有皮膚破損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化學品的話,可能會造成一些刺激反應,這是在刮腋毛后一小時內不推薦使用止汗劑的主要原因。
另外,如果在使用止汗劑、除臭劑之后腋下有刺痛感、燒灼感或出現過敏等不適癥狀,務必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腋部,如果癥狀嚴重應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