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人們為什么害怕爭論”,在這里,我會更關心“害怕”而非“爭論”。
假如一顆性感飽滿的紅蘋果和一顆小清新氣質的綠蘋果有自我意識和自尊心,那他們會不會這樣聊天:
“當然紅色好看,你那一身綠皮就像青菜蟲一樣,惡心死了!”
“沒品位,真艷俗,我的青色是雨后青山的顏色,你不懂!”
然后呢,紅蘋果與青蘋果再也不在一個籃子里住了。反正你我兩相厭,我捍衛我的紅色,你尊崇你的青色,正如紅色是我擺脫不了的本色,青色也是你與生俱來的性格。如果不聲明我的觀點又怎么來證明我存在的獨一無二。

或者兩個蘋果有個專制暴躁的主人,并聲稱:“誰說話,就把誰吃掉!”
和諧壓倒一切。在死亡的威脅下,兩只蘋果抱在一起,再也不敢發表對彼此的意見,哪怕在心底深深覺得對方的顏色很丑。
我以后者為偽善。有時是身不由己,有時是面具戴久了連自己也辨不出真假。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恐懼是最原始的一種情感。茹毛飲血天為廬地為蓋的時代,我們恐懼的對象是不可抗的自然力,是驚雷是颶風是洪水是天災是冥冥中喜怒無常的鬼神。而生活在這個科技與機械打造的完美的幾何世界里,我們日益學會如何駕馭自然,而懼怕依舊存在,只是,這個對象變成了自己。在爭論中,我們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爭論源自沖突,正如月與日會爭輝,沖突是存在之必然,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每一條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作為一種人際間的普遍現象,沖突會引起社會心理學家的關注就和抑郁會引起精神病學家關注一樣自然。可身處沖突和爭論中的我們,感覺就不那么好受了。
不過,關于沖突,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學者廣為接受的定義。清華大學的樊富珉教授認為,沖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內部的沖突,如角色沖突、認知沖突、目標沖突、價值觀的沖突、道德沖突等;一類是人際沖突,如親子沖突、夫妻沖突、角色間沖突等。除此之外,沖突還具有以下特點:

1. 沖突是一種對立的行為,沖突來自互不兼容性。這種對立(Opposition)的表現形式和程度會有很大的差別,涵蓋所有水平的沖突,可能是消極冷漠、沉默抗議,也可能是明顯的攻擊行為、侵犯傷害對方。
肉體之外,我們的靈魂單獨活在一個空間中,以各自獨有的形態。初始時,沒有人會以圓形的姿態臨世,無論自己有沒有意識,誰都有自己的棱角自己的邊界,誰都需要以這種棱角和邊界劃分出一塊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們才感到安全。只是,人與人的靈魂的空間并不是天然就分割好的,互不侵犯。很多時候,因為缺乏尊重,或者屬性互不兼容,侵犯了彼此的空間,于是便爆發了沖突。冷漠和暴力是一種語言,他們在說:我,不接受你!
2. 沖突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從認知的觀點來看,沖突是個人主觀的感受。沖突中,個體感覺到憤怒、敵意、恐懼或懷疑等外顯或內隱的種種情緒。是否存在沖突是一個知覺問題,如果沒有“知覺到(Perceived)”沖突的存在,就沒有所謂的沖突。
毛爺爺有句名言“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害怕面臨沖突,有些人是天生的斗士,視在沖突中取勝為樂。
沖突之中,必然伴隨各種復雜的負性情緒體驗:焦慮、憤怒、恐懼,等等。內心堅強而對自己抱有健康的自信感的人不僅可以很好的處理這些情緒,并且會找到合適的方案處理沖突,實現沖突雙方的共贏。而個性較為自卑,習慣自我懷疑的的朋友在沖突面前往往束手無策,仿佛嘴巴被黏住了,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被內心的負面情緒控制,久而久之,這種習得性無助會促使他逃避一切存在潛在沖突的情景。雖然贏得了表面的和諧,可是誰又懂習慣了忍氣吞聲扮演“老好人”的他們內心的無奈和自我沖突呢?
我們害怕爭論,不過是害怕面對內心真實的自己,害怕這個自我不被接受,不容于世。可是那個自我是不會因為隱藏而消失的,直到終有一天,面具戴久了而完全遺忘了最真實的自己。
3. 沖突是一種互動的歷程。沖突是一個動態、不斷改變的歷程,采取建設性的做法,沖突可以降低,雙方關系得到改善;采取破壞性的做法,敵意可能升高,引發更激烈的沖突。結果如何,要看沖突中雙方的互動過程如何。
Hay(1984)提出人際沖突不同于個體內部的動機、思想沖突,也不同于有組織的社會群體之間的沖突,而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關系,是至少兩個人之間的社會交換過程。
人的身體是一個工廠,從出生建廠開始就需要不斷的資源交換以維持自身的擴大再生產。靈魂也是,身體容納度有限,而靈魂擴張的欲望卻可以無限。
沖突,可以視為一種再生,一次擴張。只有在沖突之中,我們的邊界才會亮起紅燈,提醒彼此:原來這就是我的(他的)接納范圍。沖突的結果是達到新的自我認識并且實現沖突雙方的關系的深入發展,還是,在沖突面前,自我陣亡,關系終結,這取決于個人的具體做法。

每個人身邊總會有一兩個臉皮比城墻拐彎加四塊磚還厚的家伙,這種略帶幽默感的“厚臉皮”總能以一種很巧妙地方式實現自己的想法。一個自尊感發展良好的人,往往不會因他人的冒犯而瞬間變色,而是可以用一種自嘲輕松帶過,用幽默拉近彼此的距離,也令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失禮。自嘲不是自輕自貶,這個區別與有意的謙虛和無奈的退縮類似。后者的自尊心往往發育不良。
那些害怕爭論的朋友們,我們需要學會在沖突來臨時如何鎮定自己,委曲求全并不能解決沖突,只是把沖突轉移到自己的心里了;學會溫和而堅定地捍衛自己的邊界,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地看法;接受自己可以犯錯,也要學會承認錯誤后更努力前進。
其實,我們害怕的不是爭論,我們害怕的是我們內心的沖突。
(作者:余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