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哪些昆蟲堪稱“音樂家”?

    在直翅目昆蟲(因前、后翅的縱脈直而得名)中有許多種類都能發出鳴叫聲,如蝗蟲、蚱蜢、螽斯、蟋蟀等。其中最善鳴的當數被譽為“田園歌星”的蟋蟀、螽斯兩大類。

    蟋蟀俗稱蛐蛐,它作為一種鳴蟲,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蟋蟀科鳴蟲中,油葫蘆的名聲最大,它常被放在葫蘆中飼養,全身油光锃亮,鳴聲如油從葫蘆中傾瀉而出,因而得名。油葫蘆品類繁多,常見品種有體色偏黑的“墨葫蘆”,體色偏棕的“紅葫蘆”,以及“琵琶翅”、“玻璃翅”、“飛翅”、“長翼”等。其頭部額高者稱“壽(星)頭”,圓寬者稱“蒜頭”,渾圓者稱“珠頭”,習尚以“壽(星)頭”為貴。

    螽斯的名字最早見于《詩經》。《周南?螽斯》中云:“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詵詵是眾多的意思。古人認為螽斯多子,因此常以螽斯做比喻,祝福人子孫興旺。又由于螽斯的叫聲如“吉吉、吉吉……”,十分動聽,所以它們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吉利之蟲”。

    事實上,螽斯并不都是能鳴叫的,有的種類無翅,也沒有鳴叫的功能。螽斯科的鳴蟲包括蟈蟈、紡織娘、黃蛉等,其中以蟈蟈最為有名。玩家們通常根據蟈蟈體色將其分為鐵皮蟈蟈、綠蟈蟈、山青蟈蟈和草白蟈蟈。比較而言,除鐵皮蟈蟈各方面特點較為突出外,其他幾種均大同小異,尤其在鳴聲的優劣上。

    紡織娘也是古老的鳴蟲,在《詩經》之《豳風?七月》中有“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其中莎雞是紡織娘的古稱。紡織娘的鳴聲很有特色,每次開叫時,先有短促的前奏曲,聲如“軋織、軋織……”,連續20~25聲,猶如紡織女工在開試紡車,之后才是“織、織……”的主旋律,音韻聲調,時高時長,忽輕忽重,節拍反復,猶如紡車轉動,既有節奏、又富有變化。在很多紡織娘一起鳴叫達到高潮的時候,就像千百架紡車同時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此起彼伏。

    黃蛉體色絢爛、體態玲瓏、鳴聲悅耳,被鳴蟲行家稱為“鳴中之王”。黃蛉的分布范圍小,數量也少,主要分布在安徽屯溪及黃山等地區,常棲息于山坡高大的茅草叢中及灌叢中,不分晝夜地鳴叫,尤以傍晚和清晨的鳴唱更歡,其聲“唧唧唧唧……”連續發音無間斷。

    無論蟋蟀或是螽斯,其鳴聲主要都是雄蟲談情說愛之前的求婚曲。雌蟲雖然不會唱歌,卻是一流的“歌曲欣賞家”,能從許多只雄蟲的歌唱聲中準確地選擇歌聲洪亮而又優美的“情郎”,然后前去約會。

    蟋蟀、螽斯等鳴蟲是怎樣發出如此響亮的歌聲呢?原來,它們是靠翅互相摩擦而發出的聲音。以螽斯為例,其前翅的后緣折疊在背上,左翅疊在右翅的上面。它的前翅基部的翅脈發生變形:左翅下面的一條橫脈變粗,橫脈上有齒,很像小銼,稱為音銼;右翅上面的表面,剛巧在音銼的下面,形成尖的摩擦緣。在音銼的旁邊有一個由翅脈構成的小框,框內有透明膜,這就是共鳴器。當螽斯鳴叫時,它的翅升起和分開,由一面到另一面進行振動,使摩擦緣與音銼發生摩擦。由于迅速振動,翅的外形變得模糊不清。螽斯翅的摩擦所發出的聲音很大,再加上共鳴器的作用,所以聲音就特別洪亮,在空曠的原野能傳播到2000米遠。

    • 發表于 2014-09-19 00:00
    • 閱讀 ( 132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