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工具,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政策組成,當政府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支出增加或稅收減少時,它被稱為擴張性或通貨再膨脹性立場,提高稅收或降低政府支出稱為緊縮性政策,財政政策的效果可以是收入中性的,這...
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工具,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政策組成,當政府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支出增加或稅收減少時,它被稱為擴張性或通貨再膨脹性立場,提高稅收或降低政府支出稱為緊縮性政策,財政政策的效果可以是收入中性的,這意味著,支出的任何變化都會被稅收的平等和相反的變化所平衡。然而,即使采取了收入中性的財政政策立場,政府也有一個強大的工具,通過其所做的支出或稅收政策的改變來影響個人和企業

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行動。擴張性政策可能導致政府預算赤字,但并非總是如此。如果支出增加時經濟相當健康,任何預算盈余都會減少,但不一定會消除。緊縮政策立場可能導致預算盈余,尤其是在預算已經平衡的情況下。然而,無論哪種情況,對預算赤字的影響都取決于最初的預算以及財政政策變化的幅度和方向。當政府在不改變稅收政策的情況下增加支出時,總需求就會向上移動這是一項擴張性政策,會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提高,以及政府支出所在經濟部門的就業和產出水平的提高,主要的受援國是國防工業和相關供應商。隨著這些行業的工人支出增加,促進了經濟各個領域的銷售和招聘,財政政策還有其他的涓滴效應在保持支出不變的同時降低稅收,總需求或總供給都會發生變化,這取決于降低了哪種稅種。如果降低工資稅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消費者將有更多的收入用于各類商品和服務,促進總需求。如果企業稅率降低,企業可能會擴張并雇傭更多的工人,隨著更多商品的生產,擴大總供應量。隨著這些工人增加自身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總需求也會增加,從而導致國內生產總值和物價水平的提高如果經濟陷入衰退,財政政策的擴張效應會讓失業者重新就業,對利率或通脹幾乎沒有影響,政府支出的增加會導致經濟過熱、生產能力緊張或導致工資上漲以填補職位空缺,從而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這被稱為擠出,由于物價和利率上漲,政府支出迫使私人支出和投資減少在通貨膨脹的經濟中,政府經常試圖用財政政策來降低物價,削減自己的開支或提高稅率。財政政策可以通過針對特定的公司、個人或行為進行微調例如,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政府可能會選擇給購房者大量減稅;為了增加農業投資,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實行低稅率將產生積極效果;相反,政府可以對不受歡迎的行為征稅,例如提高稅率財政政策的另一個影響在于總需求的構成。GDP包括政府支出、企業支出、個人消費,以及凈出口。增加支出的財政政策可能導致政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更大。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改變將導致企業或個人支出占產出的比例發生變化財政政策效果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從政策實施到個人或企業改變其行為的滯后性,以及直到行為改變影響經濟的第二個滯后性。如果政策變化被認為是短期的,企業和個人都不可能改變然而,在特別稅收減免中,人們和企業都傾向于立即采取行動,利用這可能是暫時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