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出口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決定減少對另一個國家的產品出口。自愿出口限制的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為了避免國際經濟緊張局勢,也許是為了公平競爭。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日本自愿限制汽車出口到其他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決定減少對另一個國家的產品出口。自愿出口限制的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為了避免國際經濟緊張局勢,也許是為了公平競爭。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日本自愿限制汽車出口到其他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一個國家主動實行出口限制,希望避免進口國的經濟報復。出口國可以通過投資外國工廠和/或尋找新市場來規避這些限制

1981年,美國總統里根說服日本暫時停止向美國出口汽車。各國提高關稅,禁止外國進口在1945年以前,作為加強本國工業的一種方式。據一些歷史學家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盟國制定的苛刻的還款計劃和貸款政策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鼓勵世界領導人通過減少正規經濟來鼓勵世界貿易壁壘。這一市場增長將來自于各國之間自愿達成的關于盡量減少外國競爭影響的協議。這些協議將允許各國在不受可能損害國內工業的類似進口產品的干擾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工業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汽車業高管游說美國總統里根(ronaldreagan)制定日本汽車的進口配額。一個經常被引用的自愿出口限制的例子就是在年日美之間出現的一個例子20世紀80年代。日本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向美國出口比美國汽車更便宜、更受歡迎的汽車和卡車。美國汽車制造業的高管游說里根總統制定日本汽車的進口配額。這些美國汽車制造商擔心日本汽車讓消費者永遠遠離美國制造的汽車。里根政府在1981年成功說服日本政府暫時停止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國可能會同意自愿遵守,因為它可能希望避免損害它與外國政府和該國消費者的關系。例如,進口貨物可能會使受援國的就業機會大幅減少,并損害其經濟;實際上,失業者花在汽車或其他進口商品上的錢更少。一個國家限制出口的另一個原因是,提出要求的國家可能會采取報復措施,從增加進口商品的關稅、稅收或配額到全面禁止外國產品等等一個出口國可以通過在國外市場生產商品來避免自愿的出口限制。這種方法需要購買工廠,雇傭當地工人,并將機器從國內工廠轉移到海外工廠。例如,一些日本汽車制造商現在在美國工廠生產汽車。每種產品都來自這些工廠將直接交付給消費者,而不是通過更復雜的進口過程。規避自愿出口限制的另一個選擇是尋找另一個外國市場,以抵消當前市場的潛在損失

中國可能同意自愿限制出口,以保持與外國政府的良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