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大通貨膨脹是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時期,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情況被稱為"滯脹"。人們指責經濟政策導致了大通貨膨脹的增長,對歷史上的這段時期進行了仔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避免類似事件的發...
上世紀70年代,大通貨膨脹是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時期,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情況被稱為"滯脹"。人們指責經濟政策導致了大通貨膨脹的增長,對歷史上的這段時期進行了仔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提供經驗教訓。大通貨膨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違反了當時普遍接受的觀點,即高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率不可能結合在一起,凱恩斯理論是一種流行的經濟學方法,它提出了一個概念。

通貨膨脹有時會像1970年代那樣迅速增加許多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巨大的通貨膨脹。一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而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而貨幣供應量則保持在較高水平,這就促使了通貨膨脹的發展可獲得的信貸和貨幣往往會推高物價,許多政府開始擔心高失業率,并選擇繼續保持低利率,以期改善就業狀況,令通脹雪上加霜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20世紀70年代也是能源危機的標志。汽油價格在加油站上漲,并隨著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變得更加昂貴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許多消費品的成本上升。此外,在大通貨膨脹期間,農業不安全是可以看到的,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許多必需品的價格更貴,在許多人失業、買不起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的時候,通貨膨脹加劇了在大通貨膨脹期間,股票市場失去了大量價值,這導致了更多的經濟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者的信心,給經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許多國家在這一時期經歷了經濟困難,直到經濟政策轉變,推高了利率在各國試圖控制通貨膨脹率的過程中,采取了其他措施和控制措施。雖然這一時期從1973年正式持續到1975年,許多國家在經歷了大通貨膨脹后長達20年的時間,日本房地產市場的爆炸性增長和美國科技產業的增長等經濟泡沫,使得從大通脹中復蘇變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