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勛爵是一個著名的模仿史詩的例子,但寫這種關于一個人的詩是很常見的,拜倫勛爵的《唐璜》和約翰·德萊頓的《麥克·弗萊克諾伊》就是這種策略的兩個例子,同樣也可以寫這種類型的詩,比如亞歷山大·波普的《鎖的強奸》許多這類詩歌都直接遵循希臘經典的軌跡,反映了那些史詩中的真實事件。模仿史詩最有趣的特點之一就是它部分地依賴于經典來獲得意義。例如,一個了解維吉爾的讀者,他更能理解德萊頓的詩作中所有細微的引用。這并不是因為沒有這些參考,詩歌本身就無法理解,而是因為比較并不是直接指出的。通過比較來諷刺,是要知道被比較的項目,以便被理解為幽默,而在這些情況下所指的是隱藏在詩歌的風格和形式中,一首模仿史詩實際上在標題中包含了"戲仿"或"諷刺"兩個詞。在其他情況下,這首詩的用意取決于讀者。多年來關于這一主題的學術研究已經確定了那些是諷刺性的詩歌,但大多數作者都是直截了當地談論他們詩歌的嘲諷性質。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