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理論是一個考慮長期持續看電視的影響所產生的社會影響的概念。修養這個詞代表了這樣一種觀點:經常看電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扭曲觀眾對現實的看法傳播學教授喬治·格布納(George Gerbner)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賓夕法...
修養理論是一個考慮長期持續看電視的影響所產生的社會影響的概念。修養這個詞代表了這樣一種觀點:經常看電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扭曲觀眾對現實的看法傳播學教授喬治·格布納(George Gerbner)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任職期間。他還對中庸世界綜合癥(mean world syndrome)的相關概念負責,在該概念中,他假設接觸到大眾媒體對暴力和其他負面內容的描述,會使觀眾相信現實更真實他還提出了電視觀眾如何認識到這些負面影響以及如何避免這些負面影響的想法。

培養理論研究了頻繁看電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1939年移居美國之前,他一直居住在匈牙利。一到匈牙利,他就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獲得了新聞專業的學士學位。二戰期間在軍隊服役后,格布納繼續深造,最終成為位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安納伯格傳播學院院長。1964年至1989年擔任此職期間,格布納主要從事媒體研究領域的工作,包括培養理論。

培養理論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收看電視節目會造成扭曲觀眾對現實的看法格布納從小就對歐洲民俗學感興趣,公開地喜歡講有技巧的故事他總結說,電視已經發展成為娛樂的主要來源,隨后,他對電視對社會的影響產生了興趣。在他發展培養理論的最后幾年里,格布納對電視對兒童和年輕人的影響特別感興趣,他斷言這些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響說服了。他聲稱,孩子們并沒有從父母和社區成員那里聽到故事,而是被那些在銷售產品方面有既得利益的營利公司所娛樂。為了消除看電視的負面影響,關于如何成為他所謂的"媒體素養",他提出了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電視節目應該對電視節目進行剖析,找出影響觀眾對主題內容看法的拍攝技巧,比如西部片中戴黑帽的惡棍。第二,格布納建議,電視觀眾應該意識到,電視公司是從其觀眾中獲利的企業,并采用能提高其成功率的策略。最后的原則是,觀眾應檢查電視節目所展示的觀點或道德價值觀,并質疑它對他們的影響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