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io是拉丁語中“比較”的縮寫,是一種修辭策略,通過比較來說服聽眾。它是一種比喻性語言,通常是一種隱喻或明喻,它借鑒了受眾的知識和經驗。通常,這種修辭手法被用來引起特定的情感反應,但是,它也可以用來幫助邏輯上或...
Comparatio是拉丁語中“比較”的縮寫,是一種修辭策略,通過比較來說服聽眾。它是一種比喻性語言,通常是一種隱喻或明喻,它借鑒了受眾的知識和經驗。通常,這種修辭手法被用來引起特定的情感反應,但是,它也可以用來幫助邏輯上或事實上理解一個主題。比較不應與比較比率或比較比率混淆,比較法是一種修辭策略,它利用比較來說服聽眾。有效的比較有利于說話人或作家的目的。例如,演講者可能想說服聽眾,一種正在流行的特定意識形態正在產生有害的影響。這位演講者最好將這種意識形態與癌細胞相比較,而不是兔子。兩者都有迅速繁殖和傳播的名聲,當然,癌癥也有負面的含義,而兔子可能是中性的,甚至是積極的。除了包含適當的情感內容,comparatio還應該對邏輯上具有可比性的項目進行比較。例如,一個作家可能試圖鼓勵思想自由流動,而不受羞怯或恐懼的阻礙。作家可能會把糟糕的態度比作自行車上的爆胎,但是,一個更好的比喻可能是,一個不愿意表達自己想法的人就像一個蓋子擰得太緊的罐子。這兩個類比都有適當的情感內涵——無論是爆胎還是不打開的罐子,通常都被認為是積極的,但是蓋子被卡住會阻止東西出來,因為害羞會使人的想法無法表達出來爆胎也會使行動更加困難,但在邏輯上可比性較差。用類比來傳達事實信息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比較形式。例如,醫生可能需要用類比的方式與病人溝通,如果病人缺乏技術知識,不容易理解他或她所需要的程序的功能,與其他形式的比較不同,這不一定以說服為最終目標
-
發表于 2020-09-03 10:31
- 閱讀 ( 601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