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什么是生產力悖論(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生產率悖論是一種經濟學解釋,解釋了技術的增長不一定意味著生產率的提高。這個術語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埃里克·布林約爾夫松(Erik Brynjolfsson)使用的,當時他斷言IT改進和生產力之間的關聯確...
    生產率悖論是一種經濟學解釋,解釋了技術的增長不一定意味著生產率的提高。這個術語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埃里克·布林約爾夫松(Erik Brynjolfsson)使用的,當時他斷言IT改進和生產力之間的關聯確實存在不存在。他認為生產力悖論的原因在于目前對生產力的衡量不準確,私人收益是以犧牲整體收益為代價的,實現收益的時間滯后和技術管理不善。商人豎起大拇指說生產力悖論很重要,因為它揭示了對技術的投資可能無助于企業或社會提高生產力。統計證據表明,在一定程度的投資之后,生產率開始提高隨著進一步投資的進行,這意味著在某個時間點之后,如果企業決心提高生產率,就不應依賴于對技術的大量投資。經濟學家還發現,隨著國家轉向技術含量的提高,國內生產總值(GDP)并不一定會增加。雖然生產率悖論確實存在,有人認為,這種悖論是由于衡量生產率的手段低效或其他在計算中沒有考慮到的原因造成的。衡量生產率的方法是有限的,而且有明顯的弱點。經濟學家通常通過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變化并除以人均勞動量來衡量生產率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它只考慮收集統計數據時的技術改進。企業傾向于使用全要素生產率(TFP)方法,即從每名員工的收入中減去生產率的提高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它假定技術投資可以提高生產率,即使事實并非如此。目前衡量生產率的方法可能沒有考慮到某些因技術而影響生產率的變量,使收益看起來更低。另一個潛在原因是看凈收益,因為如果一個企業以競爭對手的利益為代價獲得收益,那么凈收益將不會出現變化。也有可能收益出現的時間比預期的晚,因此在衡量時沒有考慮到這些收益。如果管理層沒有充分利用新技術,或者在管理其部門時遇到困難,那么就可以預期收益不會實現。
    • 發表于 2020-09-15 14:28
    • 閱讀 ( 1962 )
    • 分類:業務辦理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