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為忙,所以胡亂吃早餐成虛胖;我們因為忙,所以久坐電腦大腿粗;我們因為忙,所以應酬多多啤酒肚……胖,明明是種工傷,是沒人賠你的工傷……”五一假期期間,一條有關“過勞肥是最常見的工傷”的微博在網絡上熱傳。

那么,為什么過勞肥不算入工傷賠付內呢?究竟什么樣的狀況才能算作工傷得到賠償呢?而各國的工傷賠償又有怎樣的不同呢?
根據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的統計,全球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工傷保險條例,各國的工傷保險計劃由于經濟、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在操作上存在較大差別。
日本
目前,日本各行業正面臨著人手短缺問題,由于經驗不足的勞動者增加,造成重傷和死亡的工傷事故也不斷增多。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傷死亡人數超過400人。

日本的工傷保險中規定在規定的勞動時間內或加班時間內在工作場所從事工作時受傷認定為工傷,在上下班途中受傷或者是死亡,也被視為工傷。不僅如此,不是突然在工作場所發生的情況,比如職業病過勞死等長期因工作勞累造成的身體傷害也被視為工傷的一種,工傷認定由當地的勞動基準監督署負責審查和決定。
直接發生在工作場所中的工傷的認定比較簡單,職業病過勞死的認定就比較復雜,例如2006年有一位25歲的餐飲店女員工患抑郁癥自殺,她的母親提出訴訟認為是繁重的工作,導致了女兒生病和自殺,要求撤銷當地勞動基準監督署的非工傷的判決。今年高一級的法院最終判決這名患者的死亡和工作相關,認定她的自殺是工傷。
如果是非工傷沒有什么賠償的問題,而工傷不僅要賠償,在治療和療養期間還要支付受傷員工的一部分工資,特別是過勞死這種工傷,賠付的金額可能超過一億日元。
英國
英國規定,只有由于就業引起的和在就業過程中發生的事故而造成的傷亡人員,才有資格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是英國對上下班交通事故的規定較為嚴格,只有是在代表雇主提供或者是經雇主同意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交通事故才被認定為工傷。
在英國,凡雇員因工作原因受傷或患職業病都可以領取工傷殘疾津貼,享受工傷殘疾津貼無最低合格期限的限制。
在確定享受標準時,除了傷殘程度之外還會考慮受保工人獲得收入的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條件,在對傷殘職工進行長期致殘度鑒定前,失去工作能力的職工也會按固定標準按周支付受傷津貼,如果傷殘待遇期滿,勞動能力還不能恢復,還可以按照不同情況,申請補充待遇。比如說特別困難補助、失業補助津貼、護理津貼、嚴重殘障津貼、住院治療補助、高齡津貼和家屬補助等等。

林林總總的工傷補貼帶來的就是千奇百怪的工傷申請理由。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工傷申請居然獲批了。例如2014年英國不少警員因為“被蟲子叮咬”或“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申領補助,還有人因為“掉進水溝”也領到了四位數的工商補助金。有警員以“從椅子上摔下”為由領到了2000英鎊,一名警員以“防護背心不合身”為由領到了4400英鎊,另一名警員以“手指吸進了吸塵器”為由領到了3300英鎊。蘇塞克斯郡一名警員因在行動中被同事誤傷,領到12019英鎊的補助用于治療“創傷后心理障礙”。全部開支中,最大的單筆補助金額高達13萬英鎊,而這筆費用的申領者只是在倉庫執勤時意外摔倒,傷到了臀部。
美國
在美國,工傷賠償無須工傷鑒定、傷殘等級鑒定。法院對工傷的認定原則在整體上對雇員采取了一種幫扶的態度,對實例中出現的“邊緣”情況,形成了完善而人性的判例規則。種種在他國不會被官僚理睬的情況,在美國都可以被認定為工傷。

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劇《無恥之徒》中,主人公弗蘭克為了自己的喝酒、抽大麻的錢,托朋友弄了一份木匠鋪或血站的工作,然后故意弄傷自己只為了混個工傷勒索保險公司。
美國的工傷保險主要依據聯邦政府制定的《社會保障法》執行。但各州、企業也可結合本州、本企業制定相應的規定。賠償的項目有:工傷者所有醫療費;如致殘不能工作可領取基本工資的95%,直到重新工作;如果致殘嚴重,一直不能工作,可一直享受。
另外,美國還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使雇員了解工傷預防和工傷保險的有關法規及保險知識,以提高雇員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操作意識。

除了人之外,美國的一只貓也遇到了“工傷”。這只叫做斯塔布斯的貓是基特納市的“榮譽市長”。據悉,幾年前,該市市民因不喜歡當時的市長候選人,而集體選擇斯塔布斯作為市長候選人。盡管它的職位只是榮譽市長,但它的名氣確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媒體前往報道它的故事,各地游客也接連慕名到訪。
斯塔布斯的主人勞里·斯特克告訴記者:“斯塔布斯在德納里國家公園附近的游客區被狗咬傷。胸骨斷裂,肺部受到刺傷,已經急診了3個多小時,目前正在瓦西拉市的獸醫院慢慢康復。”
德國
德國是工傷保險制度的誕生地,其100多年的制度運行效果也堪稱世界各國的表率。嚴謹的德國人早在1884 年德國就頒布了《法定事故保險法》,于1885年10月1日生效。積極發揮工傷保險在事故預防中的作用,工傷事故與事故預防相結合,是德國工傷保險工作的重要經驗。
德國法定意外保險協會(DGUV)發言人埃爾克比澤(Elke Biesel)女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工作場所發生了變化。如今,大多數員工均在辦公室辦公,而且事故預防措施以及保證機器安全等工作也相對完善。
統計結果顯示,2011年漢堡市登記在案的事故共計27483起,到了2012年則降至24599起。在這段時間里,石荷州的事故總數也從36056起減少到35249起。其中,大部分事故主要是由崴腳、滑倒、絆倒或者跌倒而引起的。德國法定意外保險協會稱,2012年德國共發生500起意外工傷致死事故,保險公司給傷者、病人以及死者家屬的賠償金共計約為94.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13.4億元)。

漢堡市衛生局發言人瑞克施密特(Rico Schmidt)表示,如今意外工傷事故已經不再是工作場所中的突出問題。由于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人們坐在椅子上完成,腱鞘炎和脊椎病等不良癥狀的患者日益增加。除此之外,在工作壓力過大等因素的影響下,員工的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
可見,各國其實都有一套自己的工傷賠償體系,但更多的是向職工傾斜,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努力保障職工工傷后的權益的同時,各國也紛紛出臺預防機制,將工傷出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詐騙工傷賠償的行為就只可能出現在電視劇中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