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活著,就得進食,根據發育狀況,每天的消耗量,進食還要達到一定的量,才能保證生存。這是連沒有高級智慧的動物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全體高等低等動物都知道的很多常識,很多反而是到了所謂最高等的動物人類這里被拋棄了,其中就包括進食。這里說的不包括因為生病導致的無法進食,而是沒有任何疾病情況下的拒絕進食,醫學上叫做神經性厭食癥。
當然有神經性厭食癥的人只是少數,這個少數相當集中,大多是青春期到剛成年的女孩子,幾乎沒有男生。從世界范圍來看,也基本只見于發達國家和地區,從小溫飽不成問題者。小時候經常吃不飽肚子的孩子,長大后幾乎不會發生神經性厭食癥。所以也很容易理解白人女孩是最高發的人群,但隨著這些年來中國大中城市物質生活水平與發達國家看齊,厭食癥女孩也屢見不鮮了。
總結神經性厭食癥的心路歷程,主要就是:羨慕雜志封面和影視上的完美身材,相信瘦身之后生活一切為之改觀的勵志故事,認為自己身材太胖。于是,拼命節食,過度鍛煉,甚至強迫自己嘔吐、亂服瀉藥等等。把體重減輕作為最大的成就,而對體重增加極度恐懼。與真正的胖子不同,大部分胖子對自己的身材會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大多將自己的肥胖歸結到某個部位,比如有的認為自己主要是肚子大,有的認為自己主要是脖子粗。而厭食癥者不會這么想,她們大多覺得自己整個看起來都胖,盡管在旁人看來,她已經瘦骨嶙峋了。
所以,盡管神經性厭食癥如何發生的,從醫學角度還沒有確定的解釋,但流行時尚里以瘦為美的趨勢至關重要。實際上,雜志封面上那種所謂的完美身材大多也不是真實的,幾乎都有攝影師及PS的功勞。此外,網絡上發布的對比強烈的瘦身圖片影響也很大。沒人去細究那樣的效果能夠持續多長時間,而其實各種減肥方法取得的效果幾乎百分之百會反彈(詳見《肥胖與減肥》。同樣的條件下,家庭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也很關鍵。家庭關系緊張,缺少隱私空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神經性厭食癥。厭食者以此來宣示自己的領地和獲得關注。抑郁和焦慮情緒也是厭食癥發生的高危因素。
神經性厭食癥者的表現多種多樣,但相同之處就是和食物有仇:程度不同的節食,過度鍛煉,稍微多吃一點就要如臨大敵,甚至主動刺激嘔吐;撒謊說自己吃飽了,胃不舒服。此外就是總抱怨自己太胖。
早期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沒有表現,全身檢查一切正常。但隨著能量負平衡,肌肉分解。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以為遇到了大饑荒,主動下調身體的代謝率,心率和血壓開始下降。同時,關閉了在饑荒年代比較奢侈的生殖系統,對于青春期的女孩來說,就是月經的推遲甚至消失。所有能量都用在維持生命的呼吸循環系統上。當能量消耗到連這也無法供應時,厭食癥者將最終死于心力衰竭。
據統計,神經性厭食癥者有三分之一可能會逐漸緩解,但還有三分之二必須接受治療。對于已經出現嚴重營養不良者需要住院治療,通過鼻孔插入一根營養管,直到胃或空腸上段,進行填鴨式的喂養。除非萬不得已,不給靜脈營養。盡管貌似后者更加高效,但實際上消化道才是吸收營養的最佳渠道。一大袋1000-2000毫升,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的營養液,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輸入,但如果吃飯,半個多小時就夠了,像我這種吃飯快的則只需要十來分鐘,并且更加安全。至于恢復期的治療,則需要家庭成員的支持,心理和行為治療,以及必要時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
(整理自健康中國人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