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狐外傳》里,趙半山曾不無遺憾地分析說,暗器原是正派兵器,只是給無恥小人一喂毒,才讓人瞧低了。換句話說,卑賤的毒藥一涂上高貴的暗器,就把后者拖累了。拖累暗器的植物毒藥中,最有名的是烏頭。
我們通常所說的烏頭,一般指的是川烏頭,它的主根(母根)入藥即為“川烏”或者“烏頭”,側根(子根)入藥就是附子。野生種的烏頭則被稱為草烏。它們都是中藥里的溫里藥,可以祛風除濕、溫經止痛,而它的強心作用甚至可以“回陽救逆”。
在不少氣候潮濕的地區,人們喜歡用附子燉雞散寒祛濕,時有中毒事件發生。這是因為烏頭中含有毒性很強的烏頭堿,口服3—5mg即可致死。好在烏頭堿經3 —4小時的煎煮后,可分解為烏頭原堿降低毒性。在中藥的藥方中,為了以防萬一,每用到烏頭、附子都會配上甘草、生姜或人參來克制它的毒性。在《大長今》里,用來毒殺宮女的就是附子湯。長今的母親就得益于偷加在附子湯里的綠豆湯,解除了部分毒性,才幸免一死。
在整個冷兵器時代,烏頭都是使用最廣泛的軍用毒藥。強烈、反應迅速的毒效,讓烏頭名聲大噪。士兵們將烏頭汁液涂在兵器上,讓受傷的敵軍徹底喪失戰斗能力。箭鏃是烏頭毒的主要涂施位置。關羽曾經在攻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并引出一場“刮骨療毒”的著名傳說。關公中的大抵就是烏頭之毒。烏頭毒箭也經常被使用在狩獵活動中。傳說從神農氏時期,人們就已經知道這么做了。在西方,古羅馬人也經常使用烏頭毒草制作箭毒獵殺野獸。
但是當武林同道切磋武藝的時候,若是有人在兵器上喂毒,就有違江湖道義、武林規矩了。胡一刀和苗人鳳比武之時,田歸農在兵器上涂毒的卑鄙行徑,就實在令人發指。分析《雪山飛狐》里的命案現場可知,胡一刀可能就是死于烏頭毒。首先,烏頭的中毒反應通常發生在10分鐘至2個小時,胡一刀被毒刀所傷后至發現中毒的這段時間里,尚有一番打斗和對武功竅決的探討,從時間上來看是吻合的。再者,烏頭中毒后,會出現面色蒼白、流涎出汗、手足發麻的癥狀,造成心律不齊、呼吸抑制,導致死亡。這也與苗人鳳觀察到的胡一刀 “臉色大變”、“雙膝發軟然后跪倒在地”、“只說三個字便死去”等等的癥狀是吻合的。隨后的初步驗尸結果顯示,死者的手臂腫得粗了一倍,傷口中流出黑色的血。對于這一點,存在一些問題,因為烏頭有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腫脹。因此,田歸農很可能在刀上還涂有其他類型的毒藥,比如從箭毒木里提取的毒素弩箭子,從甘蜜樹里提煉的“箭毒”吹箭毒堿,或者從毒毛旋花子中萃取的毒毛旋花子和哇巴因毒素。
(整理自新知周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