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人員發現側臥這種睡姿(人類和其他許多動物最常采用的一種睡姿)相對于仰臥和俯臥來說,可能最有利于腦部廢物的清理。并且研究人員還認為側臥可以降低患有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老年癡呆癥)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

之前有國外媒體報道,2013年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神經科學家Maiken Nedergaard發現了人類的腦部類淋巴系統,即大腦中用于清理“垃圾”的系統。腦部廢棄物的積累可能會導致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例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綜合癥(Parkinson's)等。Maiken Nedergaard教授發現的腦部類淋巴系統通路則可以清除大腦中的廢物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
而在過去幾年里,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Benveniste博士利用動態對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方法來觀察并確定了嚙齒類動物大腦中的類淋巴通路。他發現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能夠通過過濾并與組織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以交換的方式來清除廢物,這與身體中淋巴系統清除器官中廢物的方法非常相似。側臥最有利于腦部廢物處理也是研究人員使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人腦中的類淋巴通路后才發現的。

當人熟睡時,腦部類淋巴通路系統中廢物的清除效率最高。腦部廢物包括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這些化學物質一旦積累,會對大腦造成不利影響。Benveniste博士和同事采用動態對比核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對麻醉后側臥、仰臥和俯臥的嚙齒動物大腦中腦脊液和組織液的交換進行量化分析。Benveniste博士說:“分析結果表明,與仰臥和俯臥相比,側臥時類淋巴系統的轉運效率最高。因此,我們建議將身體姿勢和睡眠質量納入將來的標準化診斷性成像程序中,用來評估人類腦脊液和組織液的交換運輸,從而判斷清除大腦蛋白帶給腦部疾病的利弊作用。”

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Lulu Xie、Rashid Deane和Maiken Nedergaard利用熒光顯微技術和放射性示蹤劑對核磁共振成像所得的數據進行了驗證,并分析了睡姿對大腦清除淀粉樣蛋白的影響。Nedergaard博士說:“這個發現很有趣!側臥是人類甚至大多數動物最常用的睡姿,野生動物也一樣。我們似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睡姿,從而最有效的清除我們清醒時大腦中堆積的代謝廢物。”
她解釋道:“研究進一步證明,睡眠能夠促進‘清除’大腦中累積的廢物。多種癡呆癥都與睡眠問題有關,包括入睡困難。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些睡眠問題會加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丟失。我們的研究結果給這個問題帶來了新的見解,說明睡覺的姿勢同樣也很重要。”
(譯審/編輯:F Ma)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