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世界,女性都比男性的壽命更長。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臟病)是兩性之間壽命差異的罪魁禍首,而兩性之間的壽命差異最早出現在20世紀。如果一個人出生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Ta會比在此之前出生的人們要幸運得多。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傳染病的預防、飲食的改善以及其他現代醫療等方面的水平越來越專業,因此全球人口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女性開始逐漸比男性更長壽。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Eileen Crimmins教授對全球數據進行了總結分析:“我們調查了13個發達國家里人們的壽命情況,他們均為1800年至1935年間出生。令人驚奇的是,早在1870年就出現了男女間死亡率的差異,但這種差異集中出現在50-70歲,80歲以后男女之間壽命長短差異就不太明顯了。”

科學家發現心血管疾病可能是造成成年男性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這項研究專注分析了40歲以上成年人的死亡率,科學家們發現在1880年之后出生的人中,女性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比男性快70%。即使研究人員考慮了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所帶來的影響,但心血管疾病似乎仍然是導致成年男性(由前文可知,這些成年男性大多數為40歲以上)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對男性(尤其是中年男性或者剛步入老年的男性)死亡率影響的不均勻性很自然地引出了一個問題:即男性和女性是否面臨著不同的心臟病風險?科學家認為風險的差異性是由人們不同人生階段的固有生理風險和保護性因素(個人、家庭、社區或更大的社群中能夠幫助人們更有效地應對、減輕或消除壓力的各種條件、支持或資源等)的差異造成的。科學家下一步會首先對不同國家飲食和運動的差異進行分析,之后會從細胞層面深入研究男性和女性在遺傳學和生物學方面的弱點,最后科學家會探究以上的各種發現與健康之間的聯系。”
節食能否延年益壽?
有專家透露適當節食有助于延長壽命:如果人們一個月有5天將所吃食物的卡路里減少到一半,就會變得更加長壽。比起從不節食的人,能在一周以內堅持嚴格節食的人可以延緩衰老,遠離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癥。即使回到正常飲食,之前節食所帶來的好處仍然存在,并且人也開始變得更加健康。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創造了“模擬節食”的方法,但這要保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從而可以將節食的負擔降到最低:首先,需要在專業醫療指導下進行節食,這可以減少34%-54%的卡路里攝入。例如對一個打算節食的人可以這樣做:第一天吃掉含有1090卡路里的食物,第二至第五天將所吃食物的熱量限制在不超過725卡路里的范圍之內;在接下來的幾周里恢復到正常飲食,下個月再進行一次為期五天的節制飲食,并以此類推。測試發現,堅持三個月后,受測試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在節制飲食時會下降10%,而其血糖含量的平均值也會降低6%左右。與此同時,一種叫做循環IGF1的化學物質也減少了24%,而這種物質和衰老息息相關。
(譯審:Y Chen;頭圖來源:Alamy)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