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二戰中法西斯德國為何要兩面開戰?

    斯大林如在夢中

    1940年年底,蘇聯派駐在日本的傳奇間諜佐爾格在德國駐日本大使館探聽到一個消息:納粹德國的軍隊將會在來年對蘇聯發動進攻!他趕忙把這一情報發回蘇聯,此后,佐爾格的情報越來越清晰,德軍發動進攻的兵力配置和進攻方向都一一被他探聽清楚并發回了蘇聯。1941年的5月底,佐爾格終于得到了確切消息:希特勒在柏林召見了日本大使,通報了德國將在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動進攻的情況,作為納粹德國的盟國,希特勒希望日本配合德國,在同一時間里向蘇聯的遠東部分發起攻擊。佐爾格立即冒著生命危險把這個情報通過電臺傳遞回了蘇聯國內。

    事實上,蘇聯早已從不同渠道得到了德國將要進攻蘇聯的情報。除了佐爾格發回的情報外,德國內部的高層反對派也曾經把這一情報透露給了到德國訪問的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英國情報機關方面也曾經把情報傳遞給蘇聯駐英大使,英國駐蘇大使館甚至用盡一切可能向外宣傳這一信息。紅軍前線的偵察部隊也多次匯報了德國軍隊的異常調動情況。

    但奇怪的是,蘇聯方面對潮水般涌來的情報卻全然沒有反應,不但沒有進行戰爭動員,連最一般的警戒命令也沒有下達。就在德國發動進攻的前一天晚上,德軍中的一名左派士兵冒險穿過防線到蘇軍陣地前向當地指揮官報告了德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指揮官向上級請示,得到的答復卻是這是假情報,不可輕舉妄動。次日凌晨德軍大規模進攻開始,斯大林和他的統帥們如夢初醒,但一切都難以挽回了。

    斯大林是怎樣判斷的

    為什么蘇聯方面對如此眾多的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無動于衷?這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對當時國際局勢的判斷有很重要的關系——他根本不相信希特勒會瘋狂到還在與英國隔海對峙時,掉轉槍口進攻蘇聯。斯大林認為所有有關德國即將進攻蘇聯都是假情報。

    首先,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重要教訓就是在東西兩個方向上同時作戰。當時德軍既要打西線的英法軍隊,又要打東線的俄國軍隊,導致戰爭久拖不決。持久戰對資源相對匱乏的德國而言是沉重的負擔,雖然俄國最終暴發革命,革命政府退出了戰爭,使德國得以集中力量對付英國和法國,但為時已晚,德國內部因為極度混亂也已爆發革命,無法繼續戰爭,德軍最終投降。

    德國有此慘痛教訓在先,按理說不至于再犯同樣的錯誤。1940年之后,雖然德軍橫掃整個西歐大陸,但是英法聯軍的有生力量已經渡海撤退到了英國,英國依然是德國的威脅。希特勒應該不會犯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犯下的錯誤,在西線戰場還沒有完全勝利之前就盲目地發動對蘇聯的進攻,這是斯大林的判斷之一。

    其次,從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的20年里,歐洲大國一直處在爾虞我詐的勾心斗角之中,互不信任。德國在希特勒和納粹黨的領導下重新崛起,各國本應聯合起來對其進行遏制,但英國和法國出于一己私利,企圖“禍水東引”,引誘希特勒進攻蘇聯;而蘇聯則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盡力避免與德國開戰。

    在當時英法與蘇聯之間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雖然蘇聯方面得到了很多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但斯大林一直認為這是英法挑撥蘇德關系的陰謀,是要挑動蘇聯進攻德國,以減輕英國所面臨的壓力,所以對這些情報視而不見,反而不斷叮囑前線部隊不得與德軍發生沖突,避免發生意外情況與德軍交火。這是斯大林的判斷之二。

    以上兩點判斷使斯大林下定決心不去理會如此眾多的情報。直到德軍進攻的炮火響起來的時候,斯大林才明白自己犯下了多么嚴重的錯誤,但為時已晚,這個錯誤將用兩千萬蘇聯紅軍的鮮血去彌補。

    希特勒何以敢于兩線作戰?

    即使從事后來分析,斯大林的判斷,在當時的國際格局下,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但究竟是哪一點導致這種判斷完全失誤呢?長期以來,歷史學家一直對此迷惑不解。有人認為希特勒就是個瘋子,喜歡玩心跳的感覺,但這完全是誤解。希特勒從社會底層爬到德國元首的寶座,他掌控的軍隊橫掃歐洲大陸,歇斯底里的狂熱是不可能成事的。

    事實上,希特勒從不敢忘記一戰中德國的沉痛教訓,從一開始就極力避免兩線作戰,所以他積極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穩住蘇聯后才敢放手全力攻打西歐。但是,到1940年5月時,在德國鐵蹄的沖擊下,號稱世界第一的法國陸軍已經不復存在,在歐洲大陸的英軍倉皇撤退到本土。德國已全面占領西歐,而且持續不斷地轟炸英國的首都倫敦和各大重工業城市如伯明翰、曼徹斯特、考文垂等等。在德國密集的轟炸下,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和戰爭潛力已經所剩無幾。

    希特勒認為英國已經不具備反攻的能力了,而且他也認準孤立主義思想嚴重的美國不會攪和歐洲的戰爭。而希特勒的最終目標是統治整個歐洲大陸,他的一系列計劃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的。要征服整個歐洲大陸,就一定要打敗蘇聯,尤其是要獲得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于是希特勒開始把戰略中心對準了蘇聯。

    而此時的蘇聯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肅反運動,在這次運動中,共有3.5萬名軍官被鎮壓,其中包括高級軍官的80%,元帥的3/5,涉及所有的軍區司令和絕大部分集團軍司令。經過如此恐怖的大清洗,蘇聯紅軍骨干基本喪失殆盡,紅軍的戰斗力被嚴重削弱。希特勒相信,德軍一旦發動進攻,將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擊敗紅軍,到時候蘇維埃政權就會土崩瓦解。擊敗蘇聯就可以奪取高加索的油田和烏克蘭的糧倉,到時候還會得到數百萬的蘇軍戰俘作為人力,憑借這些資源德國足以再次整備,回頭向西一鼓作氣拿下英國。

    希特勒的算盤打錯了

    然而形勢比人強。在西線,英國雖然遭受了重創,但頂住了德國的狂轟濫炸,強硬派領袖丘吉爾臨危受命,成為英國首相,宣誓要帶領英國人打贏這一場艱苦的戰爭。在東線,德軍最初的進攻節節勝利,殲滅蘇軍100萬,俘虜蘇軍200萬,三個多月即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當冬季的寒風穿過西伯利亞的冰原吹向莫斯科城時,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凍結了。此后幾年間,德軍自始至終也未能攻克蘇聯的幾個中心城市莫斯科、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最令人意外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卷入戰爭,徹底打亂了希特勒全盤戰略。美國迅速介入了歐洲戰場,全力支持英國和蘇聯。德國重蹈一戰時的覆轍,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沼,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

    希特勒、斯大林都可謂人中蛟龍、戰略高手,但在二戰中他們卻在關鍵時刻判斷失誤,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這可真是世事無常,縱是天才也枉然。

    • 發表于 2015-08-24 00:00
    • 閱讀 ( 86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