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田野,我們常常會被昆蟲的鳴叫聲吸引。研究表明,昆蟲綱34個目中有16個目的昆蟲能夠發聲。昆蟲的聲信號的傳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利用空氣直接傳播,另一種則是借助于其他固體介質進行傳播。后者我們需要借助靈敏的電子儀器才能監聽到。

昆蟲的發聲機制存在著顯著的種間區別,其中包括:摩擦、拍打、振動、鼓室、抖動和敲擊。例如,雄蟬是通過鳴肌震動鼓膜而發聲(雌蟬是不會發聲的);蝗蟲是前翅和后足相互摩擦發出聲音的;螽斯(俗稱蟈蟈)是通過翅的摩擦發聲的,由于共鳴器的存在使得它們的聲音特別洪亮。昆蟲的聽覺器官是和發聲器官同步進化的,包括:蟋蟀、螽斯等的鼓膜聽器、蚊蟲的聽覺毛、江氏器等。昆蟲的聲音用于呼喚同伴,是種間、種內信息交流的有效形式。現代農業中利用這一點進行蟲害防治,例如用揚聲器播放雄蟲的聲音信號結合化學性引誘劑殺滅雌性害蟲,偵聽昆蟲活動時發出的聲音對害蟲的發生發展趨勢進行實時監控。有趣的是,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昆蟲還有“方言”,北京和河南的螻蛄就存在交流上的障礙。

那么,昆蟲能聽到音樂嗎?昆蟲的聽覺閾值大多集中在30~50分貝(相當于人們說話的聲音),聽覺頻率范圍在2000~60000赫茲(有些昆蟲如螟蛾、螽斯及螳螂可以聽到大于100千赫的聲音)。人類聽覺范圍為20~20000赫茲,當然音樂的頻率也在這個范圍里。音樂中的高頻部分與很多昆蟲的聽覺頻率范圍重疊,只要聲音不是太小,是能夠被昆蟲聽見的。然而音樂對昆蟲生長發育及生活習性的影響還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不過如果音樂的某一片斷和昆蟲的配偶發出的聲音相似的話,或許它也會“側耳傾聽”吧!
(《科學世界》2015年9期,撰文/艾培炎)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