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小時候的字寫得比較丑,長大了字則多多少少會變得好看一些。這并不是一種視覺上的錯覺,而是事實如此。那么,小時候的字為什么會寫得那么丑呢?

事實上,想把字寫得剛勁有力,看起來又十分養眼很不容易。這需要大腦反饋系統準確無誤,通俗點說,就是大腦需要對各方信號做出正確的反應。可惜,兒童時期的我們在這些方面的能力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
第一是兒童時期的分辨能力弱。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字就是一個簡單的圖畫,由橫、豎、撇、捺、點等構成。孩子在最初接觸漢字的時候,由于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所以分辨能力就弱一些。兒童可以分辨橫和豎之間的差別,但卻很難看出長橫和短橫、長豎和短豎的區別來,捺和點之間的差別更難區別,所以寫出來的字便難看了。缺乏分辨能力不僅會影響兒童的書寫能力,而且還會殃及其識字能力,許多形近的字就無法辨別。所以,我們小時候的閱讀能力經常也是糟糕得一塌糊涂。
第二,兒童時期的記憶力比較弱。兒童時期,由于受到大腦發育的局限,短期或者長期的視覺記憶能力就差一些。這種能力不足產生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記不住字的整體結構,即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樣子。結果當視線暫時移開字,他們就會亂寫,亂寫當然就難看了。
其次是記不住字的筆劃順序。漢字下筆的時候都是有一定順序的,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都需要記住。筆劃順序不對,寫出來的字也會很難看。
最主要的是記不住每個筆劃的位置高低和長短。但遺憾的是,小時候我們的記性實在是很差,常常記不清筆劃的位置和長短。有的筆劃太靠上,有的又太靠下,或者該長不長,該短不短。所以,字寫得好看那才是怪事哩。
第三,想寫出漂亮的字還要具備一定的視覺空間能力和視覺推測能力,兒童時期這方面的能力也弱。通俗點說,控制漢字每個字的筆畫之間的相互位置、字與字之間的相對距離,這種高級能力,小小的孩童是不具備的。比如,寫第一筆時,要大約估計出下一筆的位置。或者說,寫第一筆的位置高低或長短,就能預測出整體字體的樣子。缺乏這項能力,就使得我們小時候寫出的字不僅大的大、小的小、高的高、低的低,而且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也是要么擠在一起,要么“一去二三里”,極不協調。一句話,那字丑得真是慘不忍睹啊。但這種預測能力要求很高,我們很小時候通常也不具備。不過還好,缺失這項能力不會影響閱讀能力,只是字難看點兒罷了。
第四,兒童時期的協調能力也要差一些。寫字要有足夠的視覺-運動處理能力。這是肢體控制能力。在寫字時,人腦發出控制指令,手臂等系統會做出相應的反饋,在此過程中,人的眼睛會測量每個字與字格的距離并再次反饋給大腦,以控制下一步的運動動作和方向。缺少此項能力意味著一個人無法將寫出字的筆劃“各就各位”,字的大小也控制在規定的格格內,或者保持每行字的平行。這項能力對兒童時期的孩子來說,真是太難了,因為他們的肢體控制能力還未發育完全,他們也想把字寫好,可手就是不聽使喚,就像他們也想打好球、跳好舞一樣,但“身不由己”。所以,他們不僅走路跌跌撞撞,寫起字來也歪歪扭扭。
因此,一句話,人的大腦在童年時期尚未發育完全,這便是兒童寫字都比較丑的主要原因。另外,兒童時期字寫得少,所以字寫得丑也在情理之中。什么都要多學多練,才能熟能生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當然,他們的字不會一直丑下去。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全,大部分兒童的反饋能力將得到完善。漸漸地,他們的字將會變得漂亮起來。不過也會有一小撮“倒霉蛋”因為大腦相關能力一直沒有多大進展,所以直到長大了,他們的字仍沒有多大改觀。但是,不也有些人直到七八十歲了,還五音不全嗎?道理都是一樣的。大腦反饋能力始終不給力,那就真沒轍了。當然,自己不用心寫和練,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字寫得好看還是大腦賦予你的一個隱形的“小禮物”呢。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5年第11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