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種語言、每一種文化、每一類文學作品中,在每一種我們所未知的舞臺之上,總有一部分是無法翻譯、難以傳遞的。戲劇的玄妙之處就藏在這些難以傳遞的部分中。而戲劇節便是走進這玄妙之地的通途,在這里我們可以抵御外部世界綿延不絕的痛苦,我們在這里也找到了自身擁有的最美卻最不可見的部分。
阿維尼翁戲劇節
每年7月,在歐洲,無論是巴黎、倫敦還是羅馬,在阿維尼翁面前也都相形見絀。來自世界各地數十萬的專業戲劇人和戲劇愛好者朝圣般齊聚于此,共饗戲劇的盛宴。阿維尼翁戲劇節,讓這座只有八萬人口、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南部小城,在這一刻成為舉世矚目的藝術殿堂。
阿維尼翁戲劇節分為IN和OFF兩個部分。最初只有一個阿維尼翁戲劇節,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IN 。阿維尼翁I N戲劇節創辦于1947年,創始人是著名演員兼導演讓·維拉。當時巴黎被公認為法國文化之都,而巴黎以外的外省則被巴黎人譏諷為文化沙漠。但維拉深感巴黎戲劇日益成為上流社會和圈內人士自娛自樂的形式,他決心讓戲劇走出
巴黎,走向民間,用一種與巴黎戲風不同的戲劇去感染一代年輕的觀眾,給予戲劇和集體藝術一個密室之外的地方,讓一種在地窖、在沙龍中變得枯萎的藝術煥發青春。讓·維拉在阿維尼翁的第一場演出就是在教皇宮的光榮庭院。剛開始的幾年內,戲劇節可以說只是維拉一個人、一個劇團的事情,但維拉率領自己的劇團執著地在阿維尼翁弘揚、革新著戲劇藝術,像一塊磁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有才華的導演走出巴黎,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忠實觀眾,使戲劇節成為全法國戲劇藝術家和愛好者們不可不去的盛會。
IN戲劇節為期三周,每年在20多個演出場地會上演40至50部作品,共3 0 0多場演出。阿維尼翁IN戲劇節選拔嚴格,但因為舞臺藝術的特殊性,并沒有像電影節一樣有一個送片參評的機制,靠的是組委會在舞臺藝術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藝術敏感度。鑒于巴黎不僅是法國亦是歐洲的文化中心,舞臺藝術界的頂級藝術家們都會在這里百家爭鳴。阿維尼翁IN的組委會一般會以巴黎為軸心,輻射柏林、比利時、倫敦、羅馬等城市,以歐洲各大藝術節和知名劇場的演出季為參照,現場觀戲、選戲。
時至今日,阿維尼翁IN戲劇節已經走過了69個春秋,因每年匯集了領軍歐洲乃至全世界戲劇界、舞蹈界和跨界多領域舞臺藝術界最一流和最前沿的藝術家,而成為全世界戲劇人和舞臺藝術工作者向往的神殿。得到阿維尼翁IN的邀請登上舞臺,被很多歐洲藝術家視為對自己職業生涯至高無上的認可和禮遇。教皇宮的光榮庭院也成為阿維尼翁IN戲劇節的象征,成為歐洲戲劇界殿堂級的舞臺。
與阿維尼翁官方I N戲劇節不同,阿維尼翁OF F戲劇節則是給民間劇團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19 6 6年,A nd ré Benedet to 和Ber t r a nd Hu r au lt在阿維尼翁市中心卡門劇場上演了一部戲劇作品,標志了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的創建。OFF單元真正的發展壯大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戲劇節,參加者都是經過組委會挑選和邀請的正式劇團,即那些受政府財政資助的國家戲劇中心。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民間劇團不甘心游離于這一盛會之外,希望用自己的創作和表演來贏得和征服觀眾。今天阿維尼翁OFF已經走過了50個年頭,今年共有來自法國26個地區和來自世界27個國家的1071個劇團在127個演出地點為觀眾們獻上了133 6個劇目。悲劇、喜劇、傳統、現代、經典、實驗……既有舉世聞名、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也有渴望在戲劇節期間一試運氣、一展身手、被慧眼識中的初出茅廬的新人新作。阿維尼翁OF F戲劇節是一個向所有劇團開放的平臺,并沒有負責甄選劇目的評委會,只要劇團能夠找到演出場地,無論是在劇場還是在街頭,都可向組委會報名參與進這場戲劇的盛會。
巴黎秋季藝術節
在歐洲舞臺藝術界,還有一個藝術節在舞臺藝術界如同風向標,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就是巴黎秋季藝術節。巴黎秋季藝術節成立于1972年,以多元、開放、打破文化與藝術的邊界為宗旨。從每年9月開始,至來年的1月截止,在巴黎近十個頂尖劇院為歐洲戲劇人和觀眾們帶來了一道無與倫比的藝術大餐。它是歐洲時間跨度最長的藝術節。涵蓋戲劇藝術、舞蹈藝術、行為藝術、音樂藝術、跨界藝術、電影藝術等眾多領域。重先鋒實驗,也重經典與傳統。戲劇板塊是巴黎秋季藝術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上演的作品基本都以探索新的舞臺美學語匯見長,每年在藝術節期間還會重點推出大師展演單元,隆重推出一位在世界有重要影響力的藝術家,比如兩年前的美國金牌導演羅伯特·威爾遜、今年的意大利大師羅密歐·卡斯特魯奇。
柏林戲劇節
德語國家的戲劇創作在整個歐洲也是非常活躍的,德國作為歐洲又一個戲劇重鎮,走出了不少影響當代劇壇的大家,如托馬斯·奧斯特邁耶、菲利普·羅勒。近20多年來,隨著國家對戲劇的支持力度加大,德國國立劇院和市屬劇院探索出了新的組織形式,德國戲劇創作力更加充沛。創立于1964年柏林墻時期的柏林戲劇節,被譽為德國戲劇的奧林匹克,評委會每年從400多個德語國家演出季挑選出的10部最受矚目的劇目來柏林演出。那如何界定最值得關注呢?柏林《每日鏡報》的資深文化記者、戲劇評論家馮貝克教授給出這樣的解釋:“戲劇節其實并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評委選出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戲,但一定是在某一個方面非常特別,而且有獨到性的戲,對戲劇的探索和發展有借鑒意義。除了表演出色、表現形式多樣的戲之外,當某一出戲正好契合了當時的一個政治、社會和文化事件,也有可能得到評委的青睞。”戲劇并非只有一種形式,其藝術表達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柏林戲劇節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并促進戲劇的豐富性。柏林戲劇節的入選劇目不僅限于語言類戲劇,舞蹈、裝置戲劇、偶戲、音樂戲劇也都囊括其中。戲劇節每年5月舉辦,除了演出還有一系列與戲劇相關的主題活動、論壇、劇本朗讀、工作坊等等。
愛丁堡戲劇節與倫敦戲劇雙年節
英國的愛丁堡戲劇節與法國的阿維尼翁戲劇節類似,也分為兩個板塊,兩種運營模式,一個是由政府撥款扶植的官方愛丁堡國際戲劇節、另一個是獨立在外圍、劇團可租場地自由報名參加的愛丁堡藝穗節。愛丁堡戲劇節每年8月舉辦,為期三周。這兩個戲劇節也都成立于百廢待興的二戰之后-1947年 。
愛丁堡國際戲劇節跟阿維尼翁I N戲劇節一樣實行組委會邀請制,以名家作品為主,多種舞臺藝術交叉。組委會在作品的選擇上偶爾不太盡人意,上演作品的整體藝術水準略遜色于阿維尼翁IN。與阿維尼翁IN戲劇節在很多非劇場的古建筑演出空間不同,愛丁堡國際戲劇節演出場地基本為常規劇場。但是愛丁堡藝穗節的規模則比阿維尼翁OFF還要龐大,每年8月在愛丁堡會有超過2500場演出。愛丁堡藝穗節也是無門檻,在演出周期方面比阿維尼翁OF F更靈活,不需要演滿整個戲劇節,參加的劇團可以事先與劇場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周期,從兩三天到兩三周都可以。因此在愛丁堡藝穗節也會看到很多業余劇團和戲劇愛好者的演出,作品的水準也是層次不齊。
說到英國的戲劇節,就不得不提到兩年一屆的倫敦戲劇雙年節。該戲劇節成立于1981年,以兼容并蓄的開放姿態迎接世界各地的戲劇藝術家,崇尚舞臺的跨界,不少的舞臺新銳都是在這個舞臺上被發現的。
理想標準戲劇節
誕生于2004年的理想標準戲劇節,也是一扇法國通往世界戲劇舞臺的窗口,每年3月至5月舉辦。以開放包容的藝術姿態、異彩紛呈的國際邀請劇目聞名歐洲。11年來,已成為每年嚴冬過后,人們最期待的一場春天的約會。巴黎大區MC93藝術中心的院長帕特里克·索梅爾,是戲劇節的創始人,他擁有一雙慧眼,喜歡環游世界的他總能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發掘到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并將之帶到巴黎的舞臺上。今年包括戲劇在內的舞蹈、音樂等所有舞臺藝術形式,和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意大利、美國、巴西以及中國的藝術家們齊聚巴黎,從3月4日至7月5日共五個月,五家劇場14部作品,百名藝術家,用超越標準的戲劇理想見證巴黎的藝術春天。
文/王婧
作為活躍的藝術生產機構,國家大劇院一直夢想著為北京人寫一部大戲,展現北京人深厚的精神底蘊與豪邁的民族氣節。一直以來,人們對北京人的印象不免單一、偏頗、流于表面,這群皇城腳下的黎民百姓其實不僅僅直爽與熱情,更講究胸懷與氣度,重視氣節與大義。國家大劇院希望通過這部戲為北京人勾勒一幅精神的肖像。
王府井,作為“中華第一街”,濃縮了百年的滄桑變幻,更承載了北京人厚重的精神。這條不尋常的金街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這部戲的有力載體。劇中,王府井已不僅僅是現實中的那條老街,更是一種精神內核的象征,這種精神內核正是勤勞、激情、堅韌、包容、樂觀的北京人精神!
查看詳情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