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鳥鳴時,你也許第一時間就認定這是只雄鳥。事實上,在鳴禽(雀形目鳥類,均善于鳴叫,發聲器通常很發達)中,71%的雌鳥都會鳴叫,它們天生也會歌唱,只是數量和種類比會唱歌的雄鳥要少罷了。最近,研究人員對雌性壯麗細尾鷯鶯研究后發現,大多數雌鳥之所以不鳴叫,是因為它們的叫聲會吸引天敵和捕食者,增加鳥蛋和幼鳥被捕食的危險,不利于后代的存活。
壯麗細尾鷯鶯是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種雀鳥。從會飛起,壯麗細尾鷯鶯就會鳴叫,它們的叫聲一般包含8個短節,每3秒大概重復50次。雌鳥的叫聲通常比雄鳥短,并且沒那么復雜。當壯麗細尾鷯鶯開始筑巢繁殖時,雌鳥和雄鳥都會頻繁鳴叫;繁殖后,鳴叫的頻率會降低。但雄鳥和雌鳥的鳴叫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雄鳥一般都會遠離巢穴鳴叫,或是在覓食歸來時用叫聲向雌鳥示意,而雌鳥則會在巢內或靠近巢穴的地方鳴叫。
研究人員通過對72個壯麗細尾鷯鶯巢穴的觀察發現,雌鳥的這種鳴叫代價巨大,會吸引捕食者,并且無意中暴露出鳥巢的位置,入侵的捕食者如嚙齒類、鳥類、貓類及狐屬動物會循聲而來捕食幼鳥及鳥蛋。可見,雌鳥的鳴叫會給后代帶來潛在的危險,因為雌性不僅要孵化鳥蛋,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巢中照顧幼鳥。而雄鳥只需外出覓食即可,所以雌鳥要比雄鳥鳴叫的次數少,甚至不鳴叫。事實上,雌鳥在巢內鳴叫也不是故意而為,它們是為了回應雄鳥的叫聲,并且一半的雌性壯麗細尾鷯鶯從不在巢內鳴叫。
這項研究也顛覆了一些舊的觀點和看法。以往研究人員認為,雌鳥(主要是北半球溫帶地區的鳥類)不鳴叫是自然界性別選擇的結果。一般認為,雄鳥用絢麗的羽毛和美妙的歌聲吸引異性,而雌鳥只需要傾聽即可。但這項研究表明,雌鳥不鳴叫并不是因為它們不想或者沒有能力為之,而是為了保護后代放棄了鳴叫。
相關文獻: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1/why-some-female-birds-don-t-sing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