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有的魚刺多有的魚刺少呢?

    知識點:魚刺的學名,叫肌間骨,它是分布于魚類椎骨兩側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長在低等真骨魚的體內。古生物學家們發現,隨著魚類的逐漸演化,肌間骨經歷了一個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最后消失的過程。可以說,魚刺的多少,部分程度體現了魚類的進化史。

    魚,作為一種“小孩吃了聰明,男人吃了強壯,女人吃了漂亮,老人吃了長壽”的肉類,廣受營養學家和喵星人的歡迎。愛吃魚的人一定知道,吃鯽魚、草魚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它們的刺又小又密,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魚鯁在喉的慘劇。而吃鯰魚、烏魚的時候,就可以稍微放松一點,因為它們的刺比較大,也比較明顯,可以很容易地剔出來。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有一些魚刺多,一些魚刺少的情況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所謂的“魚刺”是什么。這些魚刺在生物學上有個學名,叫肌間骨,它是分布于魚類椎骨兩側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長在低等真骨魚的體內。我們熟知的鯉魚、草魚、鰱魚,都屬于低等真骨魚中的鯉形目。古生物學家們發現,隨著魚類的逐漸演化,肌間骨經歷了一個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最后消失的過程。例如,出現得較早的鰻形目,是肌間骨最多的,而略微晚一些出現的鯉形目,肌間骨依然存在,但是數量比起鰻形目已經有所下降,到了更晚一些的鲇形目(例如鯰魚),體內的肌間骨已經接近于無。可以說,魚刺的多少,部分程度體現了魚類的進化史呢。

    那么,肌間骨主要有什么作用呢?這在科學界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流傳較廣的說法是,認為肌間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肌肉,控制魚的運動。在魚需要進行縱向運動的時候,肌肉收縮,憑借肌間骨產生作用力,做出一些較為細微的方向轉變。但是像鯰魚這種肉食性魚類,捕食主要依靠瞬間爆發力,需要強勁的骨骼支撐和發達的肌肉。這種生存的需要,使得肉食性魚類不再依賴肌間骨,骨骼在進化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粗大,小刺也越來越少了。總之呢,動物進化的過程通常都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結構簡單到完善。魚類骨骼的進化在數量方面就表現為逐漸減少而更合理集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生活會經常發生“魚刺卡喉”的情況,也有因處理不當,因魚刺卡喉而喪命的事,那么魚刺卡喉最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么呢?可能會有人“說喝醋、拿饅頭噎”,但這真的好使嗎?我們先聽聽專家怎么說。專家說魚刺卡喉后,最好的方法是“停止咽,努力吐”,也就是趕緊催吐,如果吐不出來,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 發表于 2016-02-03 00:00
    • 閱讀 ( 73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