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功夫熊貓3》沒告訴你的熊貓冷知識!

    剛剛上映的《功夫熊貓3》故事里,與阿寶失散已久的老爹終于現身,重逢的父子二人一起來到了一片不為人知的熊貓村。滿屏幕愛吃包子的“胖達”真是萌的一臉血,拔過,真實的“胖達”會功夫嗎?除了賣萌、吃竹子,圓滾滾們身上還有啥是你不知道的?

    沒有劇透,放心往下看

    熊貓看起來乖寶寶,其實一點都不好惹

    電影里面阿寶和其他胖達對包子的執念那是比海都深,不過這真的科學嗎?難道是知力君記憶出了偏差,還是胖達已經不是大家心中的胖達了。抱著一顆求(ba)知(gua)若(nan)渴(nai)的心,一定要去搜索查證一下,在現實生活中熊貓到底吃什么。

    大熊貓是一種熱愛和平的動物,它們主要以竹子為食(對,雖然它們不吃包子,可還是雜食動物哦……)。只有在竹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它們才會捕食其他小動物。跟大熊貓一起生活在竹林中的動物還有金絲猴、羚牛和小熊貓。它們所需食物并不發生沖突,大部分時間能夠和平相處。不過如果有動物敢“作死”招惹它們,它們也會“動起手來”。動物園里貌似溫順憨態的大熊貓一旦被激怒,就得怪你點背了。

    盡管大熊貓與世無爭,但在它的棲息領域里(這里指的是野生環境),還是有一些與它們為敵的動物,如金貓、豹、豺、狼、黃喉貂等,但是它們主要是襲擊大熊貓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為年輕體壯的大熊貓依然“武藝高強”,它們繼承了先祖始熊貓的兇猛性情,一旦被激怒就會勇猛還擊。它們會用自己的大掌去打擊敵人,也會用健壯的身體去撞擊敵人。豹和狼遇到強健的大熊貓也很害怕,只好繞道行走。功夫熊貓,這名字真不是隨意起的~


    我的祖先可不是吃素的

    大熊貓的祖先是“暴徒”?

    上面提到大熊貓很不好惹的樣子,其實現在的大熊貓看似“專業賣萌三十年”,但是它們的祖先始熊貓卻是一群“暴徒”,是可怕的食肉動物。據已發現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國云南祿豐等地的熱帶潮濕森林的邊緣,就生活著始熊貓,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其個頭猶如一只較肥胖的狐貍。

    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分布于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濕森林,在幾百萬年前就滅絕了。而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型只有現在大熊貓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為“大熊貓小種”。從大熊貓小種的化石牙齒推測,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這些小型大熊貓又經歷了約200萬年,開始向亞熱帶潮濕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貓廣泛分布于云南、廣西和四川。以后大熊貓進一步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進化成現在這種畫著煙熏妝的呆萌模樣。

    熊貓是運動高手,喜歡爬樹和游泳

    真實的大熊貓雖然不像電影中“神龍大俠”阿寶一樣武藝高強,但是大熊貓一點也不“四體不勤”,它們個個是爬樹高手。在大熊貓小的時候,爬樹和游泳是它們的必修課,它們每天至少要爬一次樹,只要有水,它們也會盡量多游泳。

    熊貓為什么那么稀少?

    雌性大熊貓每年的最佳受孕時間一般只有1~2天,如果不能抓住這一兩天的受孕機會,想要雌性大熊貓懷上熊貓寶寶就要再等一年,這下你知道大熊貓為什么這么少了吧。不過,研究人員通過技術測定發情大熊貓的最佳配種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大熊貓的受孕率。通過完整的種公獸培育技術,80%的育齡雄性大熊貓能自然交配,對于無法完成自然交配或自然交配不理想的大熊貓,輔以人工授精的手段。“雙保險”策略,使大熊貓受孕率極大提高,增加了圈養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

    大熊貓一胎一般產1~2只幼仔,單胎和雙胞胎的概率各占一半。剛出生的大熊貓幼仔是名副其實的“早產兒”,體重約150克,許多器官都沒有發育完全,極難成活。熊貓媽媽生下雙胞胎后,大多選擇一只放棄一只,有的甚至一只都不帶(別怪她狠心,真是不得已)。為了讓每只出生的熊貓幼仔都能成活,研究中心對被媽媽拋棄的幼仔輔助以人工育幼,并且創造性地采用了“仿生育幼”的理念,通過模仿母獸育幼環境開展人工育幼。

    野生大熊貓生存現狀堪憂

    在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穩步增加的同時,野生大熊貓種群卻面臨分割退化的危險。盡管大熊貓棲息地環境整體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由于人類的活動,野外大熊貓的棲息地破碎化嚴重,存在約30個孤立小種群,這些孤立的小種群難以交流且遺傳多樣性低,滅絕的風險極大。放歸一些大熊貓到小種群里進行復壯,顯得緊迫而必要。

    將人工繁殖的大熊貓經過野化培訓后放歸野外,使其融入野生大熊貓種群,增加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和遺傳多樣性,也是開展大熊貓遷地保護和科研繁殖的最重要目的,是大熊貓科研保護事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然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動物的野化放歸一直都是難度大、成功率低的科研項目。特別是大型動物的放歸難度更大,成功率不超過10%。保護大熊貓,怎么做都不嫌多~


    (本文綜合《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5年5月刊《大熊貓,國人摯愛的旗艦物種》/作者:李德生,《大熊貓有哪些功夫》/作者:徐娜,部分圖片由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提供,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 發表于 2016-02-01 00:00
    • 閱讀 ( 97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