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大街小巷看到一些衣衫襤褸的行乞者,有唱歌賣藝的,有跪地不起的,有老的,有少的,反正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那么,現在問題來了,遇到這些乞丐,我們到底該不該給錢?
社會現狀
坦白說,有些乞丐,看起來真的是相當的可憐,滿臉的污垢,一副虛弱的骨架,好似一陣風就能吹倒他一樣,也有一些乞丐,身體有嚴重的殘疾,在看到這些情形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施舍他們,而有些人,則會轉身離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作為“人之初,性本善”的我們,是否也曾為這樣的情形掙扎過?
糾結的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風氣的惡化和人類貪婪、懶惰的劣根性滋生,街頭會出現一些職業乞丐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人們在看到“乞丐月入過萬”等類似新聞的報道后,難免會從心里泛出一絲慍怒和失望。而在這個社會中,的確存在一些處于人生最糟糕低谷的人群,作為整個社會群體中一份子,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善良的,看到這類的情況,難免會非常糾結。幫了他們給了錢,感覺自己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不幫他們選擇躲避的話,又顯得自己沒有人情味,甚至或許會在心里被自己也給鄙視了一下。
理性對待
其實我個人覺得,在遇到一個行乞者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以偏概全,有些極端的人甚至會選擇“寧可錯殺三千”的方式去對待,這種行為其實從側面反應出自己的弱小,連施舍都擔心被騙,你還能拿出多少坦蕩的人生姿態?那難道看到行乞者就要給嗎?We Say No!也不應該。因為你想一個問題,這些人為什么要在這里行乞?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一個答案,好逸惡勞。雖然并不排除有些人的確是行動能力嚴重受限,無法完成正常的工作勞動,但是這也并不應該是你放棄自身的借口,畢竟我們也總能看到一些嚴重殘疾的人在賣藝,這也是一種勞動。努力面對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只是躺在那里不動就能得到別人施舍的勞動成果,這是不公平的。(可以看我公眾號同期推送分享的【痛心實驗】就會明白。)很多人淪為乞丐,其實是自己的選擇。

哪種類型的乞丐該給?(個人想法)
1.街頭賣藝的,畢竟他正在努力通過自己的付出獲得回報,總比在路邊醒了磕磕頭,累了睡睡覺的強一百倍。(不管是不是賣藝,只要他正在通過自己的勞動在行乞,都是可以的)
2.老弱病殘的。雖說有很多職業乞丐也能裝成殘疾人在行乞,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一些食物和礦泉水,這樣的職業乞丐,根本不屑要。(特別備注:如果有小孩行乞的,請愛心人士聯系下當地的派出所,或許是拐賣兒童。)
其實整篇文章的內容有部分是比較偏激的,我也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其實有些時候,作為一個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幸運兒,我們有能力幫助一些弱者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提升,也并不一定每時每刻都要憤世嫉俗。在下次遇到乞討者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冷漠(因為我覺得,世上還是好人多),也不要一味的同情心泛濫(不要太傻哦),遇到這種爭議的場景,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盡量契合自己的價值觀,做出你認為正確的決定。
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 不安分筆記 (ID:WeSayNo)
轉載請獲得授權,未經許可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