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消息說,泰國有人放生烏龜,卻把人家淹死了……烏龜不是就該放生到水里嗎?怎么還有淹死這回事呢?那些所謂的“陸龜”真的不會游泳嗎?

陸龜水龜大不同
事實上,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所有的龜都是生活在水里的,確實還有一些龜是只生活在陸地上的……也就是陸龜,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陸龜科(Testudinidae)。
陸龜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食草動物,依靠背甲(carapace)和胸甲(plastron)來保護自己不受食肉動物的傷害。它們可以長到很大的體型,比如加拉帕戈斯象龜(Chelonoidis nigra)可以有1.2米長,重數百千克。相比身體輕薄、腳上有蹼的水龜,陸龜的殼更加高聳厚重,分叉的腳趾也不便于劃水,因此,它們往往是不能游泳的,入水沉底,真的會被淹死……在我國有分布的陸龜有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緬甸陸龜(Indotestudo elongata)和四爪陸龜(Testudo horsfieldii)。前兩種主要分布在包括東南亞在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其中緬甸陸龜是南方菜市場的常客,也是爬行寵物玩家常遇到的“爬寵”;而四爪陸龜則生活在我國的新疆伊利和中亞各國,因其數量稀少,現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當然,還有一些龜是生活在淺水的半水龜,游泳能力不強,如果被放生到波濤洶涌的大江大河中,多半也得交代半條命。至于說把淡水龜丟到海里……

不死,未必是好事
放生把龜虐死,肯定不是好事,但有時活了也不是好事。現在,在市面上占據壓倒優勢的龜是紅耳龜(巴西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也是放生的龜類中最常見的,但是這家伙其實不是我國原產,而且還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敲定的最具有破壞力的一百個入侵物種之一!

紅耳龜原產于美國密西西比河至墨西哥灣的地區,因頭兩側有紅斑而得名,自上個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由于它色彩艷麗、價格低廉、生命力很強,很快成了寵物市場炙手可熱的商品,今天,你幾乎能在任意的花鳥蟲魚市場中找到它。沒錯,它們現在不僅在市場上普遍存在,由于養殖逃逸、寵物丟棄和放生等原因,在我國自然界也普遍存在了。我國紅耳龜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它的故鄉美國,成為了世界上紅耳龜最多的國家……以至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都看不下去了,呼吁中國要遏制的紅耳龜擴散。
因為,雜食的紅耳龜會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它們吃很多東西,比如魚、蝦、螺、昆蟲、蝌蚪、蛙、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鳥巢中的卵和雛鳥——這幾乎是水域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動植物。吃啥都香,沒有忌口。而且巴西龜還很能生,繁殖力是烏龜、黃喉擬水龜等本土龜類的好幾倍。它們一旦進入到生態環境中,可以迅速將環境破壞掉,并且依靠繁殖優勢將本土龜類排除殆盡。這,根本就是一種生態災難,是一種“殺生”。
而當前,導致紅耳龜向自然環境中擴散的主因,就是放生。
放生需謹慎
要放生動物,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信息,然后確定要到哪去放生、怎樣放生。一般來講,應該是將動物送回原產地放生,不能想當然地硬來。但在我國,放生活動相當盲目、混亂。一些人以為,放生可以消災或者治療疾病,因此為放生而放生,并沒有真的打算管放生動物的死活,于是,前面放生后面死。這種“中國式放生”與佛教所倡導的隨緣式放生是背道而馳的——后者其實說的是,諸如有小孩在掏鳥窩,恰好被人看到并制止了,保住了鳥窩等等這樣的做法。
但現在的放生完全變味了,甚至成了一種產業,而且正在向國外的一些人群擴散。比如過去沒有人捕捉喜鵲,現在有人要放生,才開始有人捕喜鵲了……殊不知,這種放生并不能“積功德”——因為有了這群買家的存在,很多的動物才有了皮肉之苦,它們因你而被抓,難道你把它們放了,它們還要感恩戴德?更何況,包括放生在內的各個環節還有大量傷亡。至于所謂的“靈驗”,如果不是巧合,多半就是心理暗示,或者單純是因為人的情緒好了、有了精神支柱,康復得更快了。
而像紅耳龜這種具有較大入侵風險的動物,則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生的。這樣的名單,我們可以拉出長長的一串:鱷龜、佛羅里達鱉、牛蛙、福壽螺、羅非魚、鯰魚、食蚊魚、小龍蝦、清道夫、雀鱔、海貍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