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風流才子杜牧的這首詩詞當中“停車坐愛……”的“坐”,在古漢語中是一個“介詞”,可譯為:“因為”。此句當中的“停車”也是因為喜愛這一片美景:楓林的晚景。既而“流連忘返”于這個“特殊的環境”當中……。《陌上桑》中:“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詩句當中的“坐”,與上首詩一樣也可譯為“因為”意思。

因了這首詞,有人戲稱杜牧是“車震”的“始作俑”者。調侃下似乎有點點“聯系”,即可不下車,有嘛事兒可全在車內“辦了”。發乎情止于理,既選擇了個雅靜特別的“美景環境”,同時又不“坐失良機”,又可促進“情感交流”,還有一定的“身體瑜伽”作用,更保持了一定的“私秘性”。更勝過柳詠《雨霖霖》當中的“……良辰美景虛設……執手相看淚眼……”一籌。
“車震”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不正當男女關系”的代名詞,在當今社會,日子過好了,總覺得來點“刺激性”的東西好而選擇了“車震”,但往往被人認為是“道德淪喪”、“不知羞恥”。然而,今天的“車震族”往往是合法夫妻或者是親密戀人間的一種行為,他們認為,在自己的車里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是個人自由,似乎也無可厚非。
我們先不去研究“車震”這門“學問”,先談談為何許多合法夫妻或親密戀人為何會選擇“車”上進行一些“活動”。除了人的自身“原因”外,“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特有的減振緩沖效果。
我們常看到汽車的一些參數如:“前懸掛:麥弗遜懸掛,后懸掛:多連桿懸掛”,這指的是什么?簡單地講,就是汽車的減震緩沖系統,一個好的底盤減振系統可以讓無論是水平還是復雜路面都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舒適性。到底汽車有哪幾個減震系統?哪個減振系統能夠讓人更舒服呢?請看下面:
底盤懸掛系統:是汽車的車架、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動力的連接裝置的總稱。懸架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身與車輪間的一切力和力矩。如制動力、支撐力和驅動力等,并且緩沖由復雜路面或不平整路面傳遞給車身的各種沖擊載荷,以達到衰減由此引起的振動,從而保證車內人員的舒適性,減小貨物和車輛本身的動載荷。

A、非獨立式懸掛:一般平穩性、舒適性較為一般,但由于其構造較簡單且承載力大而多用于載重汽車、普通客車和一些其他特種車輛上。所以這種車型對于“車震族”來講選擇的機率不大。
B、獨立式懸掛:現今多數轎車前、后懸掛都采用了獨立式懸掛,并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獨立懸掛的結構分:燭式、麥弗遜式、連桿式等多種。其中“燭式”和“麥弗遜式”形狀相似:主銷位置和前輪定位角不會隨車輪上下跳動而變化,這樣有利于汽車的操控、穩定性能。“麥弗遜式”是絞結式滑柱與下橫臂組成的懸掛形式,減振器可兼做轉向主銷,轉向節可以繞著它轉動,。這種懸架構造簡單、布置緊湊、前輪定位變化小,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所以,目前轎車使用最多的獨立懸掛是“麥弗遜式”懸掛。
由于采用“麥弗遜式”懸掛的系統車型較多,來自路面的緩沖減震效果尤佳,當然來自車內的反作用路面緩沖回復效果更佳。所以車內的一切動作進行時,各種伸腿、彎腰等各類“瑜伽”運動反顯得“不吃力”,甚至有種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受“車震族”的追棒!特別是一些高級別的車上面,目前來自各種的消息渠道上顯示的比率,尤以高檔車甚至豪車上的“車震”運動比率更大。
2、車內的條件,提供了穩秘愜意的空間,又具有很強的視頻、音頻沖擊效果。
類似于“移動房子”,具有“圈地屬性”的隱密空間。不用辦什么“許可證”之類,也沒有鄰居,所以不用考慮如何與其相處,隱私處理得好(防爆膜的阻隔)很難被“偷窺”,自己的“家”可以不遵守平日里的什么“條條框框”。你可以往后備箱備好或藏好所需,還可以往車內任何一個小角落、腳墊下等塞些車內必須品……神不知鬼不覺。

同樣可以將“車內的日子”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來,讓自己更舒適、輕松和愉悅。可以設定任何你喜歡的可以在車內“辦”的事情,比如那些一直想做但是沒有勇氣做的……,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新鮮的或是刺激的體驗(當然,涉及汽車安全方面的“體驗”則禁止,后期,更多車震話題,咱們也會不斷分享與大家,希望快樂的生活一直與您伴隨)。
為什么又講有很強的“視頻、音頻”沖擊效果?選擇做“車震族”的朋友特別講究氣氛或氛圍,各種場合堪有一比:臥室比不上廚房、家里比不上旅館、建筑物里比不上汽車里。不單是因被“偷窺”的可能性,而是“活動”時摻雜著各種“刺激興奮”和“緊張感”,在車內那樣狹小封閉的空間內,每一聲細微的“呼吸喘息”近在耳邊、彼此的體溫氣味相互熏染,那種心靈的貼近和親密,不是其他室外所能相比擬的……。“眼前人”……各種“音頻”等“效果”無時無刻不會讓自己今后的日子當中“回味無窮”!
現在“車震”一詞是新興的網絡用語,是親密戀人或合法夫妻的一種無可厚非的個性行為,具有很強的話題性,到底是逞一時的享受主義好?還是細水長流的愛情好?這個話題娛樂了大眾眼球,也成為了茶余飯后的一個熱議話題。生活之余,攜親密戀人于一片楓林景致之下:秋陽晚照、燦若朝霞、層林盡染、楓葉流丹、艷如去錦……能不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是人淘了景?還是景淘了人?笑而不語。更有甚者現在還發展到“田震”、“水震”了!!但不管如何,發乎情止于禮,切忌注意各種“安全”和勿超過道德底線。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