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口腔里的秘密戰爭


    你的口腔中永遠都開展著激烈的戰斗。一方面,微生物攻擊你的牙齒和牙齦;另一方面,你的免疫系統會進行防御斗爭。現在,我們將探索身體里最具挑戰的棲息地——口腔。

    在經歷幾十年的歲月磨礪后,我們口腔里的白色“巨人”——大臼齒開始搖搖欲墜。這么多年來,它經受住了微生物毒素和酸的不斷轟擊,但這些戰爭已經蠶食了白巨人的基礎。現在差不多到了終結這一切的時候,白巨人轟然墜落地面,仿佛突如其來的雪崩,在嘴巴里留下一個丑陋的洞洞。

    但究竟是什么導致了牙齒的死亡?我們的嘴里還在進行怎樣一場戰役?贏得戰役的關鍵因素又是什么?


    到異體世界的旅行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得到一些答案。因為掃描電子顯微鏡甚至可以觀察到小于一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

    口腔的檢查成了一場奇妙的發現之旅:微小的球形生物可能掛在白色陡峭的“山坡”上,或者互相擠在“峽谷”和裂縫里。無數的桿狀和螺紋狀生物居住在球形生物之間,將延綿不絕的“山體斜坡”改造成有規則的“田野”和“草地”。

    可能很難令人相信,這些不同的地形實際上是人類口腔的一部分,包括嘴唇,臉頰,腭,口腔底部和舌頭等區域。據統計,有超過700種細菌生活在口腔這個獨特的棲息地里:在牙釉質上、牙齒之間的間隙里,以及構成近4/5的生活聚集區的——黏膜。

    對于細菌而言,口腔就是獲得牛奶和蜂蜜的肥沃土地。每當它們的主人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它們就能在這里尋覓到可口的食物,慶祝自己的好運氣。這樣的天堂般的條件導致細菌“人口”大爆炸:在嘴唇和喉嚨之間,約有1000億個細菌在蓬勃生長。


    微生物的天堂


    一個成年人的口腔面積大約有215平方厘米,口腔是一個世界:有呼吸,有血液流動,食物會被消化……食物將進入會厭(連接舌頭的末端,咽喉的指揮系統),并一直通向食管。對微生物來說,食管幾乎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因為在食管的結尾處,是裝滿2升酸的胃。基本上對所有的細菌來說,胃酸絕對是致命的,一遇到胃酸,它們立即會被消化掉。而如果跑到嘴唇另一邊的世界,太陽的紫外線會立即殺死它們。

    因此,對于這些微小生命來說,我們的嘴巴就是它們的快樂綠洲,它們不能離開的小家。微生物生長在口腔這個“家園”里,有點像在一條河的河床上生長的植物。它們需要借助石頭(牙齒)來殖民,還要截獲不經意間漂浮路過的養分(食物)。

    只有極少數的微生物能在人體內航行,一旦它們有能力這樣做,往往會導致人們產生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也就是所謂的病從口入。大多數細菌都生活在像峽谷一樣的舌頭深處。舌頭上表面的凹陷為它們提供庇護所和食物,所以除了20種長期棲息在腭部或臉頰粘膜細胞上的細菌,還有約100種微生物聚集在這里。如果微生物找不到合適的棲息地,它們會轉向舌頭上的乳狀小突起(蕈狀乳頭),和死細胞、唾液和血液中的白細胞一起形成一種毛茸茸的膜狀物。

    當然,不是每一個進入口腔的細菌都能定居下來,任何想要占據領地的微生物行動必須迅速。在這個過程中,某些蛋白質能幫助微生物,蛋白質可以像媒人一樣,將黏膜細胞表面的分子和牙齒周圍的唾液薄膜中的微生物進行配對。如果新來的微生物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就會被口水沖入深淵(食道)——而每毫升的口水中約有1億個微生物。

    牙齒是口腔最厚的組成部分,它將這一片平坦的“陸塊”劃分為高處和低處,因此,口腔里的微生物也就有了不同高度的“領地”。


    細菌打敗最堅硬的牙釉質


    在我們一口一口的啃食、咀嚼食物之時,那些殘留的有機物會積累并覆蓋于牙釉質,使牙齒更具魅力,吸引了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居民。第一個在光滑的牙齒表面登陸的細菌,可能是從“外國”走私進來的:比如通過一個吻或品嘗食物時共用的勺子。

    一些殖民微生物會被下一波的口水直接沖進胃里,另一些能在嘴巴里存留,它們駐扎在牙釉質的“溝壑”和“山脊”中,并黏在匹配體上。它們會充分利用在藏身之處四周流動的營養物質,喂飽自己,迅速繁殖。

    牙釉質是一種晶體物質,由磷和鈣構成。它是我們身體最堅硬的物質,其硬度和鋼鐵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它是我們能咬碎食物的頭號功臣。但它不會再生,因此有缺損之后不能像其他組織一樣自行修復。細菌知道牙釉質的這個弱點,它們悄悄地制造出了一種能刺穿這層堅硬盔甲的化學武器:酸。

    當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聚集在牙槽內時,這些食物能將數十億個細菌吸引過來。在細菌吃飽喝足之后,它們會分泌有機酸。對于牙齒,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除了破壞牙釉質,眾多細菌還會形成細菌性生物膜,也就是菌斑,菌斑不易被清除。菌斑形成后,細菌還會很快形成自己的盔甲,鈣化成變得堅不可摧的“石頭城墻”——牙結石,這是日常刷牙無法清理干凈的。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圖像也可以顯示牙結石的形成情況,這就好比是地球歷史的篇章: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也像化石,一層又一層。牙結石只有在斑塊以及鈣存在的地方才能形成,它基本上是硬化(鈣化)的斑塊,而斑塊中含有死亡的微生物。


    甜食對牙齒的危害


    任一細菌的生存都要依賴物質,而且其中一種物質特別重要——糖分。如果口腔的主人喜歡甜食,那么只要一小口的果汁就可以將口腔里糖分濃度提高5萬倍。但是突然間過剩的糖分,會使細菌處于糖中毒的風險。因此,口腔里的細菌會鎖住一些糖分:它們將單個糖分子連接成長鏈,并將這些多余的能量物質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口腔內食物越豐富,細菌的營養越好,數量就越多,人類患蟲牙的風險也就越高,這也就是甜食容易引發蟲牙的原因所在了。

    因此,如果我們不清潔牙齒,免疫系統就難以抵抗與日俱增的大量細菌。因為在牙齦線中,新的微生物菌落無處不在。而當細菌斑塊朝著牙根的方向前進時,情況會變得更麻煩。細菌還會攻克相鄰的組織,溜進牙齒和牙齦之間的裂縫,在這種較封閉的小環境中,細菌繁殖還會更加迅速。最終,讓我們的牙齒從根子爛起,而以磨碎食物為重任的臼齒則是最大的受害者。

    當感冒帶走你一顆牙時


    人體內有一種清道夫細胞,能識別和清除病原體。在口腔里,清道夫細胞在攻擊細菌時,可能會在組織屏障上產生一個洞。這樣,相關的炎性液體可以灌進3毫米深的牙周袋里:這種濃濃的肉湯被另一幫厭氧細菌狼吞虎咽。梭形桿細菌和螺旋桿細菌組成的混合物,很快會被球形的厭氧細菌所取代。

    現在,身體的防御對抗進入一個新階段,惡意的新來者會生產自己的軍火庫。厭氧細菌繁殖,并準備攻擊。它們潛伏在牙齦里,等待主人因流感、發燒或壓力變得虛弱,它們便一舉發動攻擊。

    接著,戰爭白熱化了。細菌滲入牙齦,開始嚴重發炎。攻擊者還使得口腔防御系統的檢測功能失效,然后它們可以在組織中快速繁殖,而不被發現。面對這一點,免疫系統很無奈,很快就放棄了戰斗。

    最后為了避免失敗,不堪重負的防御系統亮出了自己最后的王牌,憑借著魯莽的“焦土政策”:通過信使物質,命令“殺骨細胞”把牙槽改為采石場,開始不斷削弱牙齒。牙齒到了危急時刻。

    身體一直在戰斗,直到只剩下最后一個選擇——脫落,可想而知,后果就是嘴巴里少了一口牙。

    在過去,成年人掉牙齒被視為是老年的征兆。但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與慢性炎癥有關的過程,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6年第7期雜志文章、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 發表于 2016-07-28 00:00
    • 閱讀 ( 92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