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曾經有哪些“風光一時”的藥物,后來成了毒藥?

    醫學的不斷發展,帶給人類的自然是更多的驚喜——很多在以前被宣告為“絕癥”、“無可救藥”的疾病,都能在后來被醫學家所攻克。不過,作為一種時常帶著探索性質的科學,醫學的發展也免不了會有失敗的時候。很多失敗事件可能僅僅會讓人感到一絲惋惜,但有些失敗(例如研發出的新藥)所帶來的后果卻會是災難性的。今天的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被視作“新星”的毒藥。

    攻克頑疾路上的權宜之計

    作為一種聽起來不甚光彩的疾病,梅毒不僅僅隨著人類活動而遍布全球,還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名人(如貝多芬、莫泊桑、梵·高)也因為自身的不檢點,而成為了它的受害者。當然,盡管梅毒的流行持續了幾個世紀,但人們對這種能夠嚴重摧殘患者的疾病卻知之甚少,自然也缺乏應對它的手段。

    有趣的是,傳統中醫經常因為“以毒攻毒”的思想,在西方也的確受到了重視:在15-19世紀,歐洲對于梅毒的主要治療方法,正是毒性巨大的汞制劑。從歷史的角度看,汞制劑的確是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因為很多患者在接受汞制劑治療的過程中死亡,而他們原本的梅毒病情并不一定達到致命的地步。因此,研發一種對梅毒行之有效的療法,成為了當時醫學界的一大重要課題。

    不過,20世紀初德國科學家的研究,讓人們看到了攻克梅毒的希望。當時德國的化學研究處于世界前列,自然有很多優秀的化學家在德國從事藥物研發的工作,而在針對染料的藥物研發熱潮(人類的首個抗生素類藥物——磺胺衍生物正是從染料中發現的)之中,年輕的德國化學家保羅·埃爾利希開始了對抗錐蟲(一種人體寄生蟲,能夠引起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藥物的研究,但卻始終沒有進展。

    經過經年累月的研究,埃爾利希終于獲得了一種能夠殺滅錐蟲的染料衍生物,但不幸的是,這種物質有著巨大的毒性,在動物實驗中能夠有效殺滅錐蟲,卻也令小鼠死亡。就在埃爾利希的研究陷入困境之時,他從一本化學雜志上找到了靈感——一種含有砷的染料,能在小鼠體內有效對抗錐蟲,但能夠損傷視神經,導致失明。埃爾利希憑借著一個化學家的直覺,決定對這種染料的化學結構“動手術”。

    彼時埃爾利希的研究重心,已經由錐蟲轉向了蒼白螺旋體(梅毒的病原體),這可能是因為相較錐蟲病,梅毒在歐洲更為常見。在合成了無數種結構相關的化合物后,埃爾利希發現,研究代號為“606”的染料,能夠在治療梅毒的同時不至于發生致命的不良反應。很快,在經過人體臨床試驗后,“606”以胂凡納明(Arsphenamine)的名字上市,成為了第一個治療梅毒的藥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人們還沉浸在發現梅毒藥物的欣喜之中,胂凡納明的副作用卻很少有人注意。根據當時的文獻報道,胂凡納明可以引發包括皮疹、肝損害在內的一系列嚴重副作用,甚至有患者因為治療而喪命,以至于一些醫生開始在德國掀起“抵制606”的運動。如今再來回顧這些資料,胂凡納明的嚴重不良反應倒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胂凡納明本質上是一種有機砷化合物,在體內經過代謝,難免會產生游離的砷。隨著20世紀40年代青霉素的發現,人們再也找不到應用胂凡納明的合理理由了,這一傳奇藥物也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昔日明星,今朝噩夢

    19世紀末X射線的發明,無疑是醫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正是有了X射線和隨后的X射線照相法,醫生們才能夠在不對人體構成損傷的情況下,清楚地了解人體結構的狀態,從而做到有效地診斷疾病。換言之,X射線直接推動了整個20世紀醫學的發展。

    不過,X射線也遠非十全十美,其中最為致命的一個缺點就是,由于血液、血管等組織能夠完全透過X射線,不能在最終的照片上顯示出來,所以醫生們根本無法借助X射線照相來觀察這些組織。因此,一種稱為“對比劑”的藥物就應運而生——對比劑在進入血管或組織之后,可以使這些組織在X射線照相下和其他組織形成“對比”(相較其他組織“更亮”或是“更暗”),從而令醫生可以觀察到這些組織的形態、狀況和位置。

    在20世紀中期,無數優異的對比劑不斷地被應用于臨床,獲得了醫生的一致好評。而在這中間最為耀眼的,莫過于一種來自于天然礦物的對比劑二氧化釷(ThO2)。和其他以碘為基礎的對比劑不同的是,二氧化釷的短期副作用輕微,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碘對比劑的過敏反應有時會致命),以二氧化釷為對比劑的X射線圖像質量還十分出眾。這樣一來,二氧化釷成為了醫學界的“寵兒”,無數醫生開始用二氧化釷來完成影像診斷,畢竟,它是幾乎“無副作用”的。

    但是,這樣的欣喜并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放射科學的進展,科學家們在二氧化釷身上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二氧化釷具有放射性!原來,釷本身和其他放射性元素一樣,會衰變成更為穩定的元素,在這一過程中,釷會釋放α射線(關于射線和輻射,詳見《生活中,電離輻射無處不在?》)。鑒于二氧化釷的半衰期達到了驚人的22年,因此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接受過一次二氧化釷輔助X射線成像的患者,可能余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輻射。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使用過二氧化釷的患者,患肝癌、膽管癌和肝血管肉瘤的可能性都將大幅升高,而這三種癌癥無一不是極其兇險致命的。雖然二氧化釷制劑早已經被撤出市場,但它的余毒可能今天還會存留。

    • 發表于 2016-07-30 00:00
    • 閱讀 ( 79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