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會經歷過,在吃完飯后感覺特別疲困,呵欠連天,賴在椅子上不愿動。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呢?
「飯氣攻心」靠譜不?
對于這種特殊的現象,有些朋友會稱之為「飯氣攻心」。也就是說,吃完飯后為了利于消化,血液都跑到胃腸道「施以援手」;與此同時,大腦的供血就相應減少,導致大腦血氧不足,從而引起人們困乏嗜睡。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很科學,連我們的童年科普書《十萬個為什么》也是這樣解釋的。
然而,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大腦是我們人體的「總司令」,因此機體會「智能地」始終保證大腦的血液供應,并不會貿然為了其他器官功能而減少大腦的血流量。譬如說,運動時肌肉供血量會顯著增加,但其實這是心臟「加班加點」的功勞,而不是大腦上演了「犧牲自我」一幕。而且,目前仍未有實驗證據顯示飯后大腦血流量會減少。

「激素」「神經」惹的禍?
既然不是「飯氣攻心」,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飯后犯困呢?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究,目前有幾種假說。
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激素有關。當我們吃飯后,血糖迅速升高,體內分泌的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其中的色氨酸在腦內形成褪黑素。這里的褪黑素就是商家們常說的「腦白金」,它有助于調節睡眠,那么也就有催眠的作用了。
另外,也有人認為這是神經調節的伎倆。在人體進食和消化的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同時,它還會使我們血壓下降、心率與呼吸減慢,從而瞌睡蟲離我們也就不遠了。

與餐后犯困說再見
說了這么多,那么怎樣才能避免在吃飯后昏昏欲睡呢?
1.暴飲暴食會引起血糖大幅度飆升,更容易導致犯困。不妨試一下少食多餐,大約控制在七八分飽。同時,適量限制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米飯、面條等)的攝入,多吃高蛋白食物和新鮮蔬果。
2.讓交感神經興奮起來,例如飯后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有助于打敗「周公」的騷擾。
3.來杯純正的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4.最后,如果真的困,那就想睡就睡吧!小睡片刻,有助于能量的恢復,睡醒后也會神清氣爽。
圖/網絡
責任編輯:淑華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jiuyibao515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