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發燒真能燒壞腦子嗎?

    日前,一則“家人找偏方銀手鐲煮水喝治退燒未滿月男嬰喪命”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發燒再次稱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發燒是最為老生常談的醫學話題,雖經多年反復“科普”,在民眾中卻仍存在大量的認識誤區,導致很多不正確的處置引發不良后果甚至死人的悲劇。

    其中,存在最為廣泛,影響最大得到一個誤區是“發燒會燒出別的疾病,高燒會燒壞腦子”。而且這種認知誤區不僅僅存在普通民眾,也存在于很多醫生的意識中。在西方國家的一項調查中,很多醫生護士認為超過40°C的高燒會對身體造成實質性損害。

    人們之所以存在這些誤區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發燒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一句話說,發熱不是一種疾病,實際上是身體對抗疾病因素的的一種有益的、生理反應機制。

    請注意,這里的兩個關鍵詞:

    一個是有益的;一個是生理性。

    我們是如何維持“恒溫”的

    正常的生命活動要求人體核心體溫維持在圍繞37°C(新近的說法是36.8°C)的一個狹窄的區間內波動,這就要求人體與外界保持熱量平衡。

    雖然體溫調節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是,目前的“調定點”學說可以對人體體溫反應做出良好的解釋。這個理論認為,人體就如同一個安裝了空調的房間,在腦子底部有一個叫下丘腦的部位負責調控身體的溫度,就相當于空調的“恒溫器”。

    我們可以通過設定空調“恒溫器”的溫度來調節和維持房間保持在一個適宜溫度,比如25°C。當房間溫度低于或高于25°C,都會被空調上的測溫裝置感知,并通過吹熱風或冷風來升高或降低房間溫度。

    正常生理狀態下,下丘腦的恒溫器溫度設定在37°C左右,當實際溫度發生偏離,可以通過存在于皮膚、血管、和腦等組織溫度敏感感受器來感知并將信號傳送到下丘腦。然后下丘腦會發出加強散熱或產熱的指令來使得核心溫度回歸并維持在正常水平。

    為什么說發燒是生理性的

    某些疾病狀態下,比如感染入侵人體的微生物或其他異物、人體損傷變性組織,以及被免疫系統錯誤認定為異物的正常組織都會造到免疫系統的攻擊發生炎癥,炎癥過程產生的一些因子,這些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內壁產生另一種特別重要的信號物質,叫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升高體溫調定點設定的溫度。比如由37°C調高到39°C,這時,原本正常的37°C就低于調定點設定的溫度,下丘腦就會發出皮膚血管收縮指令以減少散熱,如果還不足以達到平衡就會發出增加產熱的信號,主要是肌肉纖維顫動來更迅速升高溫度。這就是為什么發燒的體溫上升期人們反而會手腳冰涼、怕冷,甚至打寒戰的原因。

    當體溫升高到設定點溫度時,體溫就不再繼續上升,這時我們也就不會再感覺到冷,也不會打寒顫了。

    當經過治療或者前列腺素自然減少時,被調高的設定溫度下降,與體溫上升階段相反,下丘腦就會發出信號讓皮膚血管擴張、或者出汗加強散熱來降低身體溫度。這一階段我們會感覺很熱,手腳溫暖、身上出汗,體溫也快速下降。

    如果疾病因素并沒有徹底消除,炎癥就會持續或反復,新產生的炎癥因子可以再次升高設定溫度導致發熱反復發作,這就是為什么發燒會反復的原因。如果疾病因素被徹底消除,體溫就可以回歸正常而不再反復。

    由此可見,發燒是某些致病因子導致體溫的暫時性升高,最大升高程度取決于下丘腦調定點溫度改變的幅度(一般在37~40.5°C)。體溫調節是完全“掌控”在體溫調節機制之下的,因此是一種生理性過程。

    發燒是一種有益的保護機制

    我們為什么會發燒?其進化學上有什么意義呢?

    有研究發現,體溫每升高1°C,動物身體存在的具有潛在感染性的真菌種類會減少6%。總體上,人類等恒溫動物的體溫介于36~40°C之間,攜帶的具有潛在感染能力的真菌僅有數百種,而爬行、兩棲以及其他變溫動物身體攜帶具有潛在感染危險的真菌種類則高達數萬。

    因此推論,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之所以不惜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保持身體處于一個溫暖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抵御真菌的感染,是生存優勢之一。

    對于多數細菌和病毒而言,37°C也同樣它們生長和繁殖的適宜溫度。而研究發現,發燒時體溫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會變得不那么活躍變。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性則顯著增強,包括白細胞計數增加,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和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C反應蛋白升高同樣增強吞噬細胞活性,調節炎癥反應,加速組織修復。

    因此,一般認為發燒是人體進化獲得的一種對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護性機制。

    發燒會“燒出病”嗎?

    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任何戰斗都有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自我損害,發燒也不例外。

    發燒時,身體除了發生上述有益變化外,也出現一系列生理應力性改變,包括細胞代謝增加導致耗氧量升高,心臟速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炎癥反應誘發的炎癥因子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加速肌肉分解,引發負氮平衡——這就是長期發燒容易導致嚴重消瘦甚至惡液質的原因。

    同時,高燒對神經系統也存在一定負面影響,導致神經系統功能性障礙,包括反應性降低,表現為疲憊、無精打采甚至嗜睡;更嚴重時會發生譫妄和抽搐發作——就是通常說的“燒得說胡話”,和高熱驚厥。

    但是,發燒的所有不良影響都是暫時性、功能性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單純發燒可以引發身體任何組織器官任何實質性損害。

    有人或者會說,你的這個說法不對啊,高燒明明可以燒出病的嘛。比如,XXX因為感冒高燒,3天后燒成了肺炎;XXX家的孩子,高燒5天燒成了腦炎;再比如,XXX家的孩子發燒的時候多蓋了兩床被子,就燒壞腦子了嘛。

    事實上,這里存在兩個誤區:1),如前所述,發燒不是病而身體對某些疾病的反應。但是,有一些疾病在初期僅僅表現為發燒,并不會表現出其特征性癥狀、體征。等到特異性表現出現已經發燒數日,因此會被人們誤以為這些實質性疾病是“燒出來”,較為常見比如肺炎、腦炎等。2)另一種情形就是所謂的超高溫。

    超高溫

    不同發燒的耳熟能詳,超高溫對于幾乎所有的公眾來說都是陌生的。

    什么是超高溫(hyperthermia)呢?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理性狀態,指某些疾病狀態下,人體體溫調節的生理機制遭到破壞致使體溫失去控制而異常升高達到或超過40°C,甚至41~42°C及以上。

    當核心體溫超過42°C時,人體的很多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會遭遇實質性、不可逆性的損害,這時就真的可以“燒出疾病”,甚至可以導致死亡。

    但是,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超高溫完全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發燒,前者是正常體溫調節機制遭到破壞的病理性過程,而發燒完全掌控在體溫調節機制之下的生理性反應,發燒時下丘腦調定點溫度通常在36~40°C范圍內,偶爾會高過40°C、40.5°C,達到超高溫的水平。但是與病理性超高溫的最大區別是體溫調節機制仍然有效,可以通過生理性散熱機制使體溫下降,不會造成實質性損害。

    如果舉一個例子,大家或許就對超高溫不再感到那么陌生,那就是中暑中最嚴重的可致死的狀況——熱射病。

    就是說,“中暑”熱射病就是一種超高溫。而且是是超高溫最常見的情形;其次是某些腦部疾病直接破壞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

    上文“XXX家的孩子發燒的時候多蓋了兩床被子燒壞腦子”本質上是對于發燒錯誤的處理,破壞散熱機制而導致的熱射病,而非由于發燒“燒壞了腦子”。

    綜上所述,發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有益的、生理性反應,是受正常體溫調節機制控制的,不增加任何實質性損害。就是說,發燒本身燒不出疾病,更不會燒壞腦子。

    背景新聞:

    家人找偏方銀手鐲煮水喝治退燒未滿月男嬰喪命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20/14780763_0.shtml

    • 發表于 2016-08-22 00:00
    • 閱讀 ( 66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