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宜居行星區內的行星都適宜居住嗎?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人們目前了解的所謂宜居行星區只是行星適合居住條件的一部分——為了維持支持生命,行星要有必需的溫度,而且起始的內部溫度也需要非常適宜。

    為了維持生命,行星的內部溫度必須是"剛剛好"

    在天文學和天體生物學上, 星際適居帶(CHZ)或者簡稱可居住區是指行星環繞恒星運行的特定軌道范圍,在此范圍內,行星能夠保有液態水,這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條件。這個適居帶俗稱“金發區”,這是孩子們鐘愛的童話故事里的一個比喻。

    自從1953年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后,許多行星已被證明有“金發區”,其中一些星球中有一個或多個行星在金發區內。當然,與恒星的距離是主要因素。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金星離太陽太近,火星離太陽太遠,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剛剛好。

    天文學家普遍認為行星可能通過對流來自我調節地幔的溫度 (熱氣流較輕,它們上升到地表,隨后冷卻下來,變重,然后再次下沉,形成循環調節機制)。然而,現實可能并非如此。當這個假設被推翻后,行星與恒星的距離不再是行星溫度的唯一決定因素。

    Jun Korenaga,耶魯大學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教授,他說道:"如果你把地球過去的幾十億年如何演變的各類科學數據匯集起來并設法去弄明白,那么你最終會意識到,地幔對流對內部溫度來說是無關緊要的"。Korenaga提出了一個通用的理論框架來解釋地幔對流對于自我調節的預期程度,并表示自我調節不太可能出現在除地球以外的行星。

    這一巨大的啟示可能迫使我們更為謹慎地思考類似地球的行星。

    Korenaga提到,“缺乏自我調節機制對行星的適居性有很大的影響, 關于行星形成的研究表明,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是在各種各樣的巨大的沖撞下形成的,而這一高度隨機過程的結果是非常多樣化的。”

    奇怪的是,地幔對流的確存在,至少在地球上是這樣的。但Korenaga表示,如果地球的起始溫度不在合適的范圍內,地幔對流也不會存在”。

    “我們對于地球上很多事物的存在都覺得理所當然,比如海洋和大陸。但如果地球的內部溫度超出一定的范圍,這些事物都將不復存在。這表明地球歷史的開端不能是太熱或太冷。”

    這項研究發表于《科學進展》。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zmescience,譯者 Karen,轉載須授權

    • 發表于 2016-09-01 00:00
    • 閱讀 ( 70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