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童話和動畫中,狐貍的形象常常是狡猾而不令人討厭的。故事里的狐貍,用智慧取勝,但在自然界中,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它用武力解決,而面對那些強壯的對手,它們則奉行“打不過就跑”的政策。
在童話當中,狐大概是最喜聞樂見的一種動物。它們渾身透著一股狡猾、奸詐勁,但又不像豺狼虎豹那樣攻擊力太強,加之長得一張討喜的臉,因此關于狐貍的故事,常常透著一股幽默勁,甚至是幾分溫馨。
在中國,有狐假虎威,有《聊齋志異》中的仙風道骨的狐仙與妖媚的狐貍精;在歐洲,有善于欺騙的列那狐的故事。《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記載了一個因紐特故事,或許沒有哪個有關狐貍的童話能比這一個柔軟:“(想要一個孩子的)卡枯阿舒克也沒有在路上找到一個小孩,但她還是繼續往前走。晚上,有利爪山精來撕她的肉,又有一個鞭山精用活海豹抽她的胸和大腿根兒。終于,她再也走不動路了,只好躺下來等死。突然,一只小狐貍來到她身邊,對她說:‘我會救你的,媽媽。跟著我就行了。’說完狐貍就牽起她的手,領她走出到處是洞穴的迷宮,回到地球另一邊的陽光里。卡枯阿舒克不記得發生了什么。啊呀,真是一點也不記得。但是醒來之后,她發現自己躺在家里,懷里抱著一個小男孩。”
除卻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大部分文化中涉及的狐貍,往往都是赤狐(Vulpes vulpes)。它們是所謂的“真狐(也就是Vulpes屬)”當中個頭最大的一種,也是分布得最廣泛的一種,整個北半球,基本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從某種意義上說,赤狐也是最成功的狐貍。
童話里的赤狐,通常會用智謀取勝。但自然界當中,這份聰慧不一定有用。在面對比它們個頭小的肉食動物時,赤狐的個頭頗具威力。這些分布最廣的“真狐”,與其他的狐貍生存的環境常常有重合的區域,但除了北美的灰狐,自然狀態下再沒哪種狐貍是赤狐的對手。例如,在北方,赤狐常常能碰到北極狐,面對這些白色的遠親,赤狐常常會大開殺戒。至于個頭更小的黃鼠狼等鼬類的,赤狐若有機會也不會放過。

但若是遇到了比它們更強大的動物,速度和狡黠就有用了。曾有人記錄過,非洲的赤狐膽敢招惹比它們強大的縞鬣狗,敢于從這種個頭比它們大、身體強壯很多的掠食者身邊搶食物,如果縞鬣狗生氣了,赤狐就會靠著自己的輕盈和大長腿,以50km/h的速度逃開。面對比它們強悍的郊狼、狼,赤狐至少懂得避讓。
不過,它們也并非總是運氣這么好。當面對那些兇猛的大貓時,赤狐就力不從心了,獅虎豹都能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威脅。而在北方,在那些冬季積雪較深的區域,赤狐又會被猞猁欺負。赤狐的腳掌太窄,大長腿在此時也不夠長,于是會被雪給束縛住。猞猁就不一樣了,它們多毛又寬大的腳掌天生就是雪地靴,可以讓它們站在雪面上。在這樣的環境里,赤狐再聰明都沒有用。
對于人類來說,牲畜被赤狐騷擾是一件特別可恨的事情。但若是說到恨赤狐,沒有哪兒比得過澳大利亞。
人類不是最笨的動物,但人類的聰慧,經常會放大自己的愚蠢,制造出任何生物都比不上的傻事兒。澳洲的狐貍之災,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繼承了英國人的獵狐傳統,澳大利亞早期的歐洲移民也想打狐貍。可是,澳洲是有袋類的王國,沒有狐貍或是像狐貍的動物。為了在新領地上重建獵狐這項古老的“貴族運動”,歐洲人于19世紀40年代就開始往澳大利亞引入狐貍。他們釋放了很多次赤狐,希望能建立野生種群,但這幫人類屢敗屢戰了30年。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用于消滅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的措施太完善,野外滿地都是毒餌,獵人和獵犬又過于強力。
直到1874年,事兒才做成了,富豪Chirnside家族終于在自己的莊園內,成功放養了一批赤狐。白人終于可以在澳大利亞獵狐了!
但在隨后的幾十年間,赤狐展開了對人類的報復。它們先天的素質太好,迅速的擴散到野外,整個澳洲南部成為了它們的領地。在這塊大陸上,原有的有袋類掠食者早已滅絕。原住民在數千或一萬年多前帶來的狗,野化成為了一個新亞種澳洲野犬,成為了新的澳大利亞頂級掠食者。但靠畜牧業發財的白人,將澳洲野犬視為眼中釘,瘋狂捕殺,使得頂級掠食者的王冠空了出來。被人類引入的赤狐站了出來,接受了人類的加冕。至今,整個澳大利亞有720萬只赤狐。它們制造了數起物種滅絕事件,攻擊未受保護的羊群,成為了澳大利亞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外來入侵物種,擠入了IUCN發布的“全球100種最惡劣的入侵物種”名錄當中。在澳大利亞,就連家貓這般恐怖的入侵生物,都得在它們面前低頭。
為了減少赤狐的危害,澳大利亞人想出4招:1 使用毒餌。有種名為“1080”的毒藥是人類的利器,它對于赤狐來說是致命的,但對澳洲本土的動物毒性不大,因此能篩掉赤狐。但這種方法有個副作用:野化的家貓不太容易中招,它們危害更大,沒有在澳洲翻起大浪的一大原因就是競爭不過赤狐,如果只消滅赤狐,貓失去控制會更可怕。2 建造圍欄。這種方法的能控制赤狐擴散,但成本太高,還需要時常維修。3 養殖守護犬。這些忠誠的衛士會保證赤狐沒法騷擾牲畜。

而最后一招,看起來副作用最小:把澳洲曾經的頂級掠食者請回來。這里說的“頂級掠食者”,其一是澳洲野犬。原住民管這種動物叫“Dingo”,聽起來非常可愛;它們的外形有幾分像中國的土狗和日本的秋田犬,是澳大利亞的一種本土象征。這貨曾經也是入侵物種,澳洲大陸上的袋狼,很可能就是因它們而滅絕的,當然它們制造的血債不止如此。但在白人抵達澳洲之前,澳洲野犬的地位已經穩固了,成為當地生態當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掠食者有個特性:它們排除其他入侵掠食者的能力非常強,殺死赤狐和貓似乎是它們的本能,并且這種本能不是為了果腹;但它們捕獵本地物種的能力又比較弱,對本土生物的危害較小。或許,這可以稱作“占著茅坑不拉屎”。另外一種頂級掠食者,是狂暴又兇殘的袋獾。這種動物本來在大陸上也有分布,但后來滅絕了。曾有過一些混蛋,故意把赤狐引入塔斯馬尼亞島,但在這片有塔斯馬尼亞惡魔鎮守的土地上,赤狐很難形成種群。因此,袋獾或許也能幫上忙。
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消滅赤狐是比消滅兔子更難的戰爭。澳洲人打得越艱難,越能說明赤狐這個物種的強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