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讓老師崩潰的孩子

    導語:“小兒多動癥(ADHD)”和“抽動穢語綜合征(GTS)”這兩種疾病都是能讓老師崩潰的,而且還會給大家造成一種“小孩品德有問題”的假象。而這些孩子卻是無辜的,他們是需要我們去憐愛、去理解、去幫助的。如果我們去指責、去疏遠、去歧視,那將會給這些孩子再一次的傷害,而且這種心理上的傷害會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嚴重、更長久。

    上海嘉定區一所學校有個二年級學生,引發了家長和學校對峙,網友和網友爭吵。一個擁有23年教齡的班主任甚至表示“只要這個孩子來上學,我就不做班主任了”“我為這個孩子已經付出全部的愛,心力交瘁到瀕臨崩潰”。開學第一天,得知要繼續與這個孩子同班,該班十余位家長非常不滿,跑到校長室“討說法”,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影響。這位引起師生公憤的孩子到底做了什么事呢?原來這個孩子上課坐不住,做怪臉,發出怪聲,打罵同學。那這是小孩的品德問題嗎?不是。原來這個孩子是得了一種病。到底什么病呢?有的網友說:小孩得的是“小兒多動癥”。那什么是“小兒多動癥”呢?

    早在1845年,德國的霍夫曼醫生第一次把兒童活動過多看成是一種病態。1902年,英國兒科醫生George Still首次描述一項與ADHD近似的病征。1937年布雷特得利醫生采用安非他命(苯丙胺)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這種療法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不太普遍。從20世紀50年代起,學者對此癥的命名開始與腦功能障礙聯系起來,叫“輕微腦功能失調(MBD)”。80年代,也有人把這病與味精聯系起來,稱為“中國餐館綜合癥(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后來證實,那是子虛烏有的。1987年,《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三版的修訂版(DSM-Ⅲ-R)認為注意力缺損是主要的,而多動現象只是從屬因素,并首次使用了“(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 )注意力缺損及多動障礙”這一術語,并且列出了鑒別ADHD的14種標準,所以現在“小兒多動癥”的正確名稱就是“注意力缺損及多動障礙(ADHD)”。

    那么本文開頭的那個孩子是不是“小兒多動癥”呢?讓我們再來看看ADHD有哪些主要的癥狀:

    ADHD的癥狀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發性癥狀,另一類是原發癥狀所導致的問題稱之為繼發性癥狀。

    (一)原發癥狀

    1.注意困難。也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這是兒童多動癥最關鍵的癥狀。這種注意力不集中,不僅表現在兒童不感興趣的事物上,在令他感興趣的事物上也是如此。因而做事常常有頭無尾,半途而廢,在課堂上,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做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不能順利完成作業。

    2.活動過多。就所謂“小動作特別多”,這是兒童多動癥最顯著的特點。家長也往往就因為這個原因帶兒童去看病。這種兒童的多動與一般兒童的調皮好動不同,因為其活動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組織性和目的性。

    3.行為沖動,情緒不穩。所謂做事不經過大腦,行為先于思維,做事不考慮后果,行動具有突然性,所以往往惹事生非。上課時,他們會突然無故得喊叫或隨便插話。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兒,這實際上也是情感脆弱的一種表現。

    4.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有許多患兒有著知覺活動和綜合分析方面的障礙。比如在臨摹圖畫時分不清主題與背景的關系,也不能把圖形中的各部分綜合成一個整體。大概有一半患兒動作協調性差的問題,比如系紐扣、鞋帶時動作比較笨拙。還有時間定位等感知障礙,如分不清左右,把6看成9,把b看成d,文字倒讀,寫反字。還有些患兒聽覺的辨別功能也差,容易混淆相似的聲音,并有可能有口吃,語言表達能力差等。

    (二)繼發癥狀。由于上面的原因,患兒就會出現接下來這些問題:1.學習上出現困難,學習成績下降。2.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惹是生非,欺負同學。3.老師批評、家長打罵導致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厭惡、不滿就會產生對立和反抗。甚至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可能有些網友會問了:“上述這些表現好像很多孩子身上都有,那會不會這些孩子都是ADHD呢?”答:“應該說,正常的兒童平時也比較愛動,但他在特定場合下能夠約束自己,而患兒則不能。”也有網友說:“讓多動癥的孩子去搞體育不是很好嗎?都是運動。最好去踢足球,反正中國足球這么臭,球員都不喜歡跑。多動癥患兒比他們跑動多。”答:“所有競賽性運動,都有比較嚴格的紀律和規范,而這些紀律和規范對于ADHD患兒來說,是很難去遵守的”。所以,中國足球大家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希望越小,失望越小。

    接下來該提到對于這些孩子,怎么去治療了。

    說到治療,先要了解病因,那就先啰嗦幾句病因,然后再說治療。

    哎,又不得不來上一句很悲催的話了:“多動癥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不過還不用完全失望,因為:可以肯定,它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一組綜合癥狀。目前的研究大致考慮到以下幾種原因:1.由于某些酶的活性降低,使神經突觸間隙中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的有效濃度不足,以至于信息下達受到影響,導致自制能力不足而產生了相應的一系列的癥狀(神經生理基礎異常)。2.兒童長期處于慢性低度覺醒狀態,這使兒童對特定的刺激不夠敏感(覺醒不足)。3.額葉功能失調。4.鉛的慢性中毒或其他重金屬攝入過量(所以要避免兒童攝入含重金屬的食物和藥物,如朱砂、雄黃等)。5.遺傳因素。6.產前,產時或產后的輕微腦損傷(人類生產總是伴隨著巨大的風險)。7.家庭因素。家庭中父母爭吵,打罵孩子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抑,這也可能是病因。所以家庭還是和睦一些吧,受傷害的不止是父母,還有孩子。

    接下來該說說治療了。

    藥物治療。用來治療ADHD的藥物,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也許有人認為:小兒多動不是興奮了嗎?為什么還要用“興奮劑”呢?原來,小兒多動并不是大腦太興奮了,而是大腦興奮不足,從而導致了患兒注意力受到了壓制,患兒才會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產生多動。所以治療當然就要用上中樞神經興奮劑了。這種興奮藥有苯丙胺和哌甲酯(利他林)。剛才這類藥,是治療大腦興奮度不夠的,但也有些患兒是由于大腦興奮度過高引起的,這時就不能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了。而且,興奮劑的副作用也比較明顯,厭食、惡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以及生長遲緩等等。所以治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囑咐。除了中樞興奮劑以外還有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如可樂定和胍法辛療效較好,且副作用較少,推薦單獨用藥時首選(B類證據)。聯合應用哌甲酯和可樂定比單用兩者之一效果更好(B類證據)。

    再有就是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托莫西汀,國外應用效果較好(A類證據)。由于ADHD的病因是綜合性的,所以治療也應該是一種綜合性模式。如何一種單獨的治療方法都是片面的。所以,除了藥物治療還必須要有“行為矯正法”“認知行為干預”等等(限于篇幅不再詳細敘述)。大多數患兒到了青春期,原有的癥狀會自然消失,只有少數人在成年后有性格上的缺陷。

    總的來說,“小兒多動癥”的“多動”只是一個表現,真正引起“多動”的是“注意力缺損”。正是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才表現出多動,小動作不斷。上課不能安靜,既影響老師上課,又影響同學們聽課。講又講不聽,罵又罵不得。老師不崩潰才怪。所以有必要讓老師和同學了解這個病,采取正確的方式應對,這也是我寫此文的目的。在疾病預防方面,有些先天性的因素,我們沒法把握。但有些后天的因素,我們還是能夠做到的,比如不要讓孩子重金屬攝入過量,遠離含有朱砂、雄黃的中藥。給孩子創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有病不要隱瞞,要與老師和同學們多溝通。老師和家長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孩子集中注意力。這些孩子智力沒有問題,所缺的就是注意力不能夠集中。在給孩子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要同時注意孩子的反應,引導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適當的鼓勵孩子,引導孩子提高學習的興趣。家長還必須與醫生多溝通,告訴醫生孩子服藥后的反應。讓醫生更全面的病程,更好的選擇和使用藥物。

    (作者:冰鎮紅茶62)

    • 發表于 2014-01-06 00:00
    • 閱讀 ( 91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