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的眼睛,完全泄露你的身體秘密?

    它們是兩個充滿膠狀體的小丸,直徑2.5厘米,重8克。雖然只是兩個小器官,卻是我們人體上最富有表現力的兩個器官。因為眼睛會“說話”,有時候比嘴巴還會說。“面孔是心靈的鏡子,但是眼睛是面孔的泄密者”,科學證明此話一點不錯。

    我們的面孔是一架精致的說謊機,由于臉部的20多塊肌肉控制著我們的表情,因此我們可以借以編織出假面具,例如開會時我們心里感到無聊,可是臉上卻裝出高興的表情。但是這一功能可能因為眼睛而失靈。

    心靈的窗口

    常言道“嘴巴騙人,眼睛不騙人”。此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它已經為神經學家卡林·普羅丹主持的一個研究項目所證明。普羅丹教30名志愿者學習喜怒哀樂等臉部表情攝影,同時用一部掃描儀記錄他們的腦部活動。

    磁共振掃描圖顯示,當他們在處理臉部中間線以下(嘴和鼻)的表情所傳遞的信息時,他們大腦的左半球啟動,專家把左半球同邏輯聯系在一起。相反,在信息是由臉的上半部(眼睛和眉毛)表情傳達時,信息是在大腦的右半球處理的,右半球同人的情緒聯系在一起。

    普羅丹得出的結論是明顯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我們真正的情緒透過這個窗口與外部世界溝通。這項試驗還證明,當嘴巴和眼睛傳遞著相互矛盾的信息(臉上的微笑和傷感的眼神)時,志愿者們更相信眼睛的“訴說”。

    目光接觸

    1975年,英國人西蒙用“心盲”一詞來形容那些對眼神語言缺乏解讀能力的人。這種能力的缺失是嚴重腦創傷和愛斯伯格癥候群等疾病引起的。

    除了少數人以外,大家都知道在目光與其他人的眼神接觸時應該做出什么反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都認為這種能力是天生的。

    倫敦大學所做的一項試驗證明,使嬰兒最先做出反應的刺激之一就是目光接觸。研究人員利用傳感系統來記錄新生嬰兒的腦部活動情況,他們發現嬰兒從出生第二天開始,對目光與其他人目光接觸就很敏感。

      

    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弗里德曼列舉了一種內容為目光對決的兒童游戲。參加對決的兩個孩子相互看著對方的眼睛,先眨眼睛或轉移目光者為輸的一方。

    人們普遍認為,在目光接觸中能保持堅定而明亮的目光,是堅強有力和具有領導能力的一種表現,也是我們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

    紐約大學羅埃爾·韋爾特加爾教授做的另一項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兩個陌生人參加一個熱鬧的聚會,其中一人在聚會中同其他人有目光接觸,另一人的目光則回避與他人接觸。結果是在晚會結束時,前者有了新朋友,后者還是同晚會開始時一樣形單影只,孤身一人。 

    坦露的目光

    弗洛拉·戴維斯在她的《非語言交流》一書的前言中寫道:“我討厭電話交談,談話中看不到交談者的面孔使我感到不舒服。”她的這番話說明一個真理:談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使我們充滿信心。有一部電影名叫《馬布斯博士》,電影里有一個粗魯的家伙審訊他的囚犯時總是戴著墨鏡。為什么?丹尼爾·弗里德曼解釋說:“同一個戴著太陽鏡的人談話,會使我們心慌不安。”

    但是目光傳遞的是什么信息呢?事實是沒有普遍的規則,它的含義因環境不同而相差甚遠。但是對目光的含義,有些規則或多或少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個人談話,這個人老是眨眼睛或眼睛總是看著別處,這說明他對談話感到厭煩。同樣,目光躲閃,回避接觸,則是內心秘密的表露。在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丈夫發現自己的妻子愛上了渥倫斯基,因為她在同渥倫斯基相遇時,用眼角瞟他。

    大仲馬在《基度山伯爵》中描寫了一個命運奇特的人物——四肢癱瘓的諾梯埃·維爾福,他的肌肉不能活動,也不能講話,只能用眼睛與人交流。大仲馬對他的描寫是:“他用他的眼睛來發號施令,他用他的眼睛來表示感激——總之,他用一對活的眼睛表示一具尸體腦子里的全部。”大仲馬并不知道,他所描寫的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在1966年時被神經學家普拉姆和波斯納稱為“閉鎖綜合征”。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疾病,病人身體完全癱瘓,只有眼睛還可以活動。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證明眼睛是一種交流的有效工具。

    眼球中最富表現力的部位之一是虹膜中心的圓孔:瞳孔。瞳孔在強光下縮成一個小黑點,在光線暗淡時則放大為一個直徑8毫米的圓孔。

    然而不是只有光線暗淡才能使瞳孔放大。心理學家埃克哈德·赫斯1975年用瞳孔大小來描述一個人的情緒變化時瞳孔的放大與收縮。

    據赫斯說,一個人在看到使他高興的事物時,瞳孔就會放大;相反,在感到討厭時,他的瞳孔就會收縮。他還做了一個試驗,讓男性志愿者看女模特的照片,然后又讓他們看同一批模特的照片,但這些照片中模特的瞳孔被故意放大了。瞳孔被放大的女模特照片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幾個世紀前的大眾文化就知道這種方法了。法國作家拉伯雷在《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一書中描寫道,巴黎的妓女用一種植物的蒸餾物來洗眼睛,擴大她們的瞳孔,為什么?因為大瞳孔顯得真誠,更迷人。但是瞳孔的放大與收縮是不由自主的,因此它透露出我們的真情實意。所以,當一個人看到令他喜歡的人時,可以裝出無所謂的樣子,但是眼睛露出的神色卻是相反的。   

    眼神中的害怕

    人眼中最有吸引力的部位是虹膜,但是在表現力方面,還有另外一個部位:鞏膜,也被稱為“眼白”。它是眼球最外層的纖維膜,那里有6塊負責眼睛運動的肌肉。大家都可能聽說過,人在特別危險的情況下,可從他的眼神中“讀出”害怕。神經學家保羅·惠倫已經證明確實如此,眼球中表現害怕心情的部位就是鞏膜。

    引起害怕心情的刺激使眼睛睜大,鞏膜露出的面積較大,而人在平靜時,眼睛放松,眼白露出的面積較小。于是得出結論:“眼白”就是我們害怕心情的泄密者。

    醫生善于從眼睛中“讀出”問題來,因為有些疾病會在眼球上露出癥狀。

    糖尿病:當血糖升高時,動脈壓力失控,視網膜血管就會擴脹。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疾病導致眼睛肌肉腫脹,對眼球形成壓力,眼球就會腫大。

    貧血:導致血液中紅血球減少,紅血球向細胞輸送的氧也減少,造成眼睛組織中血糖和乳酸減少,眼睛鞏膜變黃。

    高血壓:靜脈和動脈血管壁增厚,引起眼神經腫脹發炎。

    肝炎:肝炎的后果之一是紅血球遭到破壞,使皮膚和眼睛鞏膜變黃。

    • 發表于 2017-01-03 00:00
    • 閱讀 ( 82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