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一種對自己的自我認知來分類,我們大體可以把人分成三種——
承認自己無知,但是也承認自己有知:這是求知者、明白人;
承認自己無知:這是咸魚;
認為自己無所不知:這就是這一篇的主角了。
關于第一類跟第二類,簡單說下區別。
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承認自己的無知,但是另一方面也認為自己“有知”的人,因為(在認為自己無知的基礎上)認為自己有知,他們對于知識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孜孜不倦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做很多事情:比如說看書求學,比如說思考。
而第二類人只是承認自己無知,如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對,你說的很對,我確實不知道。晚上睡覺千條路,早上起來老一條。他們從思想上就缺乏了一種“求知”的欲望,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他們對于知識充滿敬畏——然而并不會去花費大力氣追求它們,思考它們。
這種人,稱之為咸魚。——平平淡淡過一生。
一、承認無知的重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應該是天朝人士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至圣先師都認為,總有人比自己聰明,有可以教導自己的地方。
“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據史料記載,因為這種始終覺得自己無知的心態,蘇格拉底經常吃飽了沒事干去路上拉著人“求學”,當然沒我們這里說的輕描淡寫——每一次都跟別人探討的讓對方羞愧欲逃,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無論是東方的孔子,還是西方的蘇格拉底,作為歷史上智慧哲人的代表,被當世人奉為智慧的代名詞,但是都認為自己是無知的。
而且圓圈理論相當多的人也聽過:知識就像是一個圓圈,知識越多,圓圈的周長就越長,就會愈發的覺得自己無知。(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有人說是蘇格拉底,也有人說是芝諾,并沒有一個權威的確定)
在我們第三期做的概覽《人類簡史》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我們越過大海,承認自己的無知,發現了美洲大陸。
這里指的是科學革命——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取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人類簡史》,位置5498/5839),書中前文處在提及科學革命的時候,是這么描述現代科學跟先前的知識體系區別之處的:
1、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2、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
3、取得新能力。
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于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人類簡史》,位置3245/5839)
可以這么說,開始承認自己無知的人類,引發了科學革命。
而直到現在,現代科學,還是人們賴以認知世界,改變世界的基礎。
但是,在這個世界的一個地方,神奇的天朝領土之內,卻有不少奇異的生物,他們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哪怕是壓根沒見過的東西,他們都敢將這些內容駁斥的一無是處;倘若能看到書名,他們就可以大放厥詞;如果讓他們知道了大致內容,恐怕一個字兒都難得從他們那里通過......
這種人,有個通俗的稱呼,叫做“噴子”。

二、承認無知,是一種心態
如果閱讀此文的是一個真正的噴子,恐怕還沒看到這里,就已經控制不住自己體內那種“開噴”的洪荒之力——老子從來沒覺得自己無所不知,你這廝,壓根就不懂這個骯臟的世界,憑什么斷定噴子會覺得自己無所不知?!

說實話,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在自省的時候,都不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所不知。
然而自省的時候,自己對于自己的理解,與自己真正的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
自省的自己,往往是“那個自己以為是自己”的存在。而實際的自己,則是在日常行為里面下意識干出各種事情的自己。
對,噴子們并沒有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然而,這只是主觀意識上(抱歉,《自由意志》已經說過了,所謂的主觀意識只是一種幻覺 ,但是為了簡單的表述,這里還是引用了主觀意識這個詞)的“自以為是”罷了。
就像每個男人都會認為自己是有底線有原則的,然而放一個性感的裸女照片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斷然會發生反應(《自私的基因》4378/6004),這個鍋,不該腦子來背負,該基因(《自私的基因》的解釋)或者是莫須有的玩意兒(《自由意志》的解釋)來背。

來說個具體的案例——
噴子們不會是物理學家,他們主觀意識上肯定承認自己對于宇宙大爆炸“不甚清楚”(噴子們通常拒絕承認自己一無所知,至于原因下文會談到),但是當噴子們看到一篇關于宇宙大爆炸的文章的時候,他們的體內會天然生成一個“天賦技能”:斗轉星移(就是姑蘇慕容氏的絕學)。
“垃圾文章,SX小編,老子曾經在哪里哪里看到過一篇文章是這么這么寫的……”
“一群白癡,宇宙大爆炸是XXXXX(此處省略)……”
“雖然我不知道宇宙大爆炸具體是怎么回事,但是我就是覺得小編寫的沒有道理……(這個其實最接近本質)”
請問,那些真正意義上承認自己“無知”的人,他們的態度又是如何?
“我雖然不知道作者在說什么,但是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這是咸魚)

“作者的觀念有些有新奇之處,但是有些地方,比如說XXX這里,是不是存在一定的主觀確定?這部分距今為止好像沒有實驗證明,或者是權威科學雜志報道?如果作者有這方面的原始證明,還請列舉出來,不甚感激!”(這是求知者)
承認自己“有知”的人之間,必然會因為觀念相左發生爭論。然而在爭論之前,兩個承認有知的人另一方面的心態就很關鍵了:是否承認自己無知。
拒絕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永遠就是那種心態:我說的是對的,你說的是錯的。為什么?——因為老子什么都知道(這是潛意識給他的暗示,他并不會說出這句話)

我一直都記得我小時候有個小伙伴,他對于鬼神的存在堅信不疑——因為他小時候據說有一次高燒42°(甚至更高)跳大神喝黃紙湯退燒了。
每次跟他發生關于鬼神存在論的話題的時候,他都會無比篤定的認定存在(就是 因為那次經歷,唯一一次),這種篤定某種理念,堅信不疑的心態,就是一種潛意識里面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顯像。當然,他在意識層面上斷然不會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只是他的行為已經契合了“無所不知”而已。(關于人的相信策略,有個貝葉斯定理引用的理論,可查看萬維剛《智識分子》198頁,這本書沒有kindle版本)
至于承認自己無知這類人的辯論,我們舉個很有趣的栗子——假設今晚是阿根廷跟意大利的世界杯冠軍戰。
我 :我認為明天的決賽阿根廷隊將奪冠 。
你 :了解 。但我認為意大利隊將奪冠 。
我 :收到 。但我仍然認為阿根廷隊奪冠 。
你 :意大利隊 。
我 :阿根廷隊 。
你 :意大利隊 。
我 :好吧 ,意大利隊 。
我們就這樣達成了一致 。
這個爭論過程有點像古龍小說的情節 ,但并不好笑 。當我第一次說我認為阿根廷隊奪冠的時候 ,你應該了解 ,我一定是掌握了某些賽前信息才敢這樣說 ,比如我深入研究過雙方的實力對比 。而當你聽到我的觀點之后卻反對我的觀點的時候 ,我就知道 ,你一定掌握了更強的信息 。也許你有內幕消息知道梅西傷情嚴重上不了場 。我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信息 ,但我可以從你此時的態度判斷這個信息一定很強 。而我如果在這個情況下仍然堅持認為阿根廷隊奪冠 ,你就得進一步了解我所掌握的更強的信息 ,比如我知道裁判向著阿根廷 。以此類推 ,直到幾次往返之后我發現你仍然堅持意大利隊 ,那我只好認為你剛剛從未來穿越回來 ,于是我決定贊同你的意見 。(例子取自《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位置:394/4078,理論取自羅伯特·奧曼論文《Agreeing to Disagree》1976)

也就是說,如果存在分歧,正常的理性人,會通過溝通交流,和諧的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兩人在這個探討的過程之中還會有不菲的收獲。
三、噴子的意識形態及形成原因
其實文至此處,關于噴子最關鍵的一點在前文已經反復論述:就是一種潛意識給自己“無所不知”的暗示。

在《自私的基因》一書里面我們可以明白,任何一個能夠傳承到現在還活躍支配人類行為的基因,一定有它過人之處。
而這種支配了人“無所不知”的基因,其實有一個變種名諱:自我保護基因。
人類作為一個協作的種群,“不知道”可以說是非常難以啟齒和承認的一個問題。
我們總是希望我們自己能夠知道自己周邊的一切,誰誰誰鬧矛盾了啊、誰跟誰有一腿呀、誰現在過的如何……(注意,這里其實可以解釋你為什么會刷朋友圈、為什么會看空間、為什么會莫名其妙的湊熱鬧)
這就是出自于我們體內的兩段基因:搞清楚周圍的環境、基于環境的自我保護。

概覽系列下一期的《進化心理學》將會提到,正是因為這兩段基因,我們人類才得以存活至今:試想,那些體內沒有這兩段基因的祖先,是不是經常會將自己陷入不確定的險境?一次兩次或許還能偶爾逃得性命,次數多了,自然都死掉了,他們的基因自然也無法傳遞下來。
這也就使得能夠傳承下來的基因有兩段非常重要的代碼:搞清環境、自我保護。
四、各種條件決定之后的行為方式
在弄清楚人的意識形態之后,那么根據這些我們直接往下推理,不難發現人們的行為習性。
搞清楚環境——所以噴子們會四處閑逛,然而他們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思維能力跟不上)決定了他們沒有足夠的功夫去真正的弄清楚一個問題,也就形成了噴子們四處找帖子、文章開噴的局面。
自我保護——一旦看到的信息跟自己傳統的觀念不符,自我保護策略啟動:我怎么能承認我不對呢?我不對的話那將會遭受懲罰(這一段是基因決定的、無意識的行為)。所以,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這不就正是無腦開噴的狀況?)。
而咸魚跟求知者固然也是有這兩段基因,但是咸魚的自我保護策略在進化中會被篡改成“跟緊大腿,抱緊大腿”,咸魚們努力搞清楚周圍的情況,盡全力分清誰是大腿,后面自然就會緊跟大腿。

至于求知者?
在《自私的基因》概覽之中,最后一段話我們引用過作者的原文:能夠反抗基因自私暴政的,只有我們自己——安全套的引用就是人類對于性欲抗爭的一小步。
求知者則是通過一些理智擺脫了部分基因的操縱。是的,我們必須弄清楚周圍的環境。
然而隔壁貓走丟了,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張大爺跟李奶奶吵架,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兩個我根本就不認識的人發生了一起車禍,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
當然,說“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有點過了,但是對于求知者來說,他們擺脫了基因里面那種純粹的“了解環境”的暗示,他們是有選擇的去理解周圍的環境。
而自我保護基因,如同在咸魚那里演變成抱大腿,求知者的“意志”操控之下,自我保護基因展現出來的表現形式卻變成了:努力做一個“大腿”。

再回歸到噴子的具體行為。
他們從“無所不知”這一點,引申出一種心態——如同天道看待世人那般。只可惜徒具心態不具備能力。
天道知道自己應當“不仁”,圣人也知道自己應當“不仁”,而噴子——不懂“天地不仁”,只懂“以萬物為芻狗”(這里是字面意思:真的把誰都當做芻狗。原文含義是在天道看來,萬物平等)。
而沒有達到那個境界,這樣的結果就是,“噴子”的意識形態里面有非常明顯的一點:上位者姿態。
這種上位者姿態,就如同古代皇帝批閱奏折一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篇內容看的符合我心意,大手一揮,閱!

這本書,噢不,噴子沒時間看書,這個視頻什么狗屁東西——這時候皇帝會干什么?
劃上一個大大的叉,表示自己的不滿。
但是噴子們不是皇帝,怎么辦呢?
雖然有著上位者的心態,但是沒有上位者的社會地位,那怎么才能表達自己的不滿呢?
那就讓自己強大起來!
怎么樣強大起來呢?
那就組成群體吧!(只有身處群體之中,這些傻瓜、低能兒和心懷妒忌的人才能擺脫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只有伸出群體之中,他們才能夠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烏合之眾》位置:1083/3973。前文說過,噴子的社會地位通常很低,他們只是噴子,但是不是傻子,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時候,他們會下意識的依賴群體力量,只不過這種行徑恰恰契合了《烏合之眾》對于群體行為和心態的描述)

在《人類簡史》概覽的文章里面我們說過,人們組織社會性行為,是通過語言。
那么噴子要尋求其他普通人的協助,定然也只能通過語言,幸好評論給了他們一個自由發言的機會——
自然,評論區成了噴子們肆意揮灑的征伐之地——如同帝王在自己的奏折之上隨意批閱。
但是噴子們不傻,如何能夠讓其他人相信自己、追隨自己?
這就需要用精心組織的語言,這也就形成了噴子的第二個特性——牛頭不對馬嘴的聲討點。

這個時候噴子們會片面的過度解讀文中的某種含義,比如說如果是一個噴子看待我們明理系列里面《自私的基因》,那么他十有八九會攻擊我們這種將人類類比為動物的行為。
因為這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主觀意識,并且的出來的結論也非常殘酷。他們根本不去思考這些結論有沒有道理,他們只會說你這不對#¥%#@!@¥%!
就好比兩個小情侶吵架。一方出于讓另一方省心的角度,撒了個謊——比如說現在有人對他糾纏不清。
但是很多人在知道真相之后就會無腦一句:你為什么騙我?(當然,這里不是說另一方不講道理,只是說這種情況就跟噴子們攻擊的行為類似——根本不談事情本身,反而對研究論證或者其他方面大肆轟擊)
有一句很有趣的話:永遠不要跟傻子辯論,他會將你的智商拉低到跟他同等層次下,然后利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五、道德
PS:這部分的內容都屬個人推理,如有不合理之處,還請直接聯系作者!共同探討!
有個詞叫做“衛道士”——看似道貌岸然、清心寡欲,實則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非常抱歉,噴子的道德形態與之極為類似。
在上文之中我們闡述過,噴子在尋找攻擊點的時候,往往會依托于群體,尋找跟關鍵思想不相容的點來進行攻擊。
其中被廣泛應用的就有道德。
在《自由意志》一文的概覽之中,我見過一個非常荒謬的評論:我沒有看作者這篇具體的內容,也不知道有沒有自由意志這本書,但是%^&*&*%&^%%&。
這種感覺就像兩方辯論——
一方上去剛要開口,另一方就毫不留情的打斷了。
“我雖然沒聽到你在說什么,也不知道你想說什么,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你就是個傻屌……”

出于群體被激發的特性,這些想要挑起矛盾的個人,多數會從這些容易引動群體的點入手,這并非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而是包含于“基因”在潛意識里面給出的指令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網上各處出沒的噴子們每一句話都是那么的“振聾發聵”、“振振有詞”、“先天下之憂而憂”、“茍利國家生死以”……(這里并沒有侮辱這些詞匯和詩詞的意思,只是說噴子們習慣性的舉著這些道德的大旗,干著不知道是什么的勾當)
仿佛他們就像是這個社會上最后的一股清流一般,如果他們的聲音不能被人聽見,這個世界就將陷入無盡的黑暗。
然而事實上可以毫不留情的戳穿這個騙局:精心包裝的一坨屎。

在生活之中他們的道德形態斷然不會比之其他人要高尚絲毫,甚至在自我保護基因將他們控制到極致的情況下——
除了基因決定的部分迫不得已的“利他行為”,他們不會有任何“利他行為”會在他們的腦子里面誕生。
畢竟,他們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畢竟,他們都是基因操控的奴隸。
也怪不得他們。
結語
原本只是有感而發: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給別人添堵的。

但是真正細思一番,卻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很多行為,確實是在底層(基因層面)就已經被預設好了。
玄學上面經常會說,命運就像是一條河流,而我們不過是這條河流里面隨波逐流的魚罷了,時而會有那么一兩條努力想要跳出河面的魚,他們能夠稍微的多看到一些真相。
在經過那么多概覽之后,我們可以這么理解:
我們近乎是基因操縱之下的生存機器,只不過我們也在努力掙脫基因的操控,我們會用思考、學習來盡量弄清楚自己行為的根因,讓自己的行為更多是為自己服務,而不是為了那些“自私的基因”。
好了,第一期的明理系列,到此結束。
下一次明理系列的內容,還請大家給出一些線索話題什么的,我們盡量慢慢雕琢。
你的閱讀時間就是最好的贊美。
關注我們,概覽群書,長見識;修身明理,知是非。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