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年齡越大我們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時間過得真快,2017新年就這么過去了,春節就在眼前,2016年春節仿佛就在昨天。回想小的時候,天天盼著長大,盼著過年,從一個春節到下一個春節的等待是如此的漫長,仿佛就是一個永恒。

    我們知道,時間是勻速流逝的,為什么不同年齡對于時間的體驗有如此巨大的差異,隨著年齡增大為什么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時間本身說起。

    什么是時間?

    在現代物理學語境下,時間是一個多含義概念。然而對于人生來說,時間就是以等速向前不停流逝的生命。

    人類如何測定和記錄時間?

    對于地球人來說,以環境中可觀測的客觀存在物作為參照來對時間進行測定和記錄。具體來說就是以地球和日月星辰周期性運行將時間分割測定,并以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加以記錄。具體的方法從古代的日晷、沙漏到近現代的單擺鐘、石英鐘及原子鐘。

    日晷

    沙漏

    雖然各種方法的精確度存在差異,但是都是以客觀存在、相對恒定的參照,因此獲得的時間是相對客觀的,本質上是以等速向前不停流逝的。

    人對時間的體驗是一種主觀感受

    不同于使用工具對時間的測定和記錄,人對時間的體驗卻是一種主觀感受,以這種主觀感受來衡量時間運行速度同樣需要有一個參照系,需要一個標尺。

    人在不同時間和情形下,所采用的參照標尺是不同的;而且對于時間的體驗是回顧性的,包括當時的感受(依賴于短期記憶)和過去的回憶(依賴于長期記憶)記憶,因而體驗到時間運行的速度自然也就是可變的。不同年齡、環境和情緒狀態下感覺時間運行速度是不同的,比如,隨著年齡增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困苦環境下總是度日如年,等。

    為什么年齡越大我們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具體到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提出過眾多理論,本質上仍不外乎時間體驗參照尺度的差異。具體來說,這些理論包括:

    1. 年齡越大對時間關注越少?

    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的生活要簡單的多,沒有那么多瑣碎復雜事物來干擾,因而對事情的細節關注度明顯高于成年人。對于時間也是一樣,比如由于他們一直盼望著過年,因而從進入臘月甚至更早的時間就掰著手指開始倒計時。

    相反,成年人則忙碌的多,各種生活、工作及其他瑣事塞滿了整個生活,因而無暇專注于時間的流逝;尤其是對于多數退休的老年人來說,時間觀念會進一步淡化。

    這樣,相對于孩子們來說,大人們越是無暇關注時間等于說對時間流逝速度體驗的參照尺度越小,時間就這樣在忙碌中不知不覺度過,當回頭看的時候,獲得的時間體驗自然是飛速流逝的。

    這種說法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也是很多人的知覺經驗。然而,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在1996年報告的一項測試中,有心理學家要求25名19~24歲的年輕人,和15名60~80的老年人用讀秒的方法來計數3分鐘的時間。結果,年輕人平均計數為3分鐘3秒,而老年人為3分鐘40秒。其中,老年受試者中包括還沒有退休的職員和大學教師,他們日常時間觀念并不低于年輕人。

    說明,老年人對時間的感受的確快于年輕人,這種差異并非來源于時間觀念的不同。

    2. 年齡越大,體內生物鐘越慢。

    我們知道,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具有自身的時間節律,這就是所謂人體生物鐘。比如,晝夜節律、心跳呼吸節律、某些代謝節律等。

    人們對時間體驗以體內某種生物鐘作為參照標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而,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大,新陳代謝減慢,心跳和呼吸也就相應的減慢;相反,在兒童心跳呼吸速度顯著快于成年人,更快于老年人。如果我們隊時間的感受以心跳呼吸速度作為參照標尺,那么隨著年齡等大,自然會感覺時間過得更快。

    心跳、呼吸是明顯可以感受到的生理節律,而科學家們更關注的是另一種重要的生物鐘——由中腦神經元分泌多巴胺控制體內內在生物節律。

    幾十年前就有科學家觀察到多巴胺于體內某些生理性節律的關系并進行了大量研究。最近由葡萄牙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實驗為這個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證據。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光遺傳學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使用光刺激來精準的操縱神經元生物學行為——當研究人員刺激或抑制中腦神經元增加或減低多巴胺產生時,小鼠可以再秒的尺度上高估或低估時間流逝速度。

    多巴胺

    結果顯示,多巴胺似乎減慢了內部生物鐘。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大,人腦內多巴胺的產生分泌降低。那么,對于老年人來說,多巴胺分泌減低意味著生物鐘的相對加速,那么以這種生物鐘作為時間體驗參照標尺,自然會感覺時間加速流逝。

    3. 年齡越大越不注重細節,感受到的時間流逝也越快

    另一種理論認為,我們對時間的體驗與學習吸收新的事物包含信息數量有關。

    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向受試者播放含有不同信息的磁帶,比如簡單擊打聲和家庭噪聲,然后由受試者估計每種聲音持續的時間。結果發現,相對于簡單和慢速的擊打聲,受試者普遍高估了更復雜聲音所持續的時間。在使用素描和油畫的實驗中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對于最復雜的圖像受試者明顯高估了他們所花費的時間。

    實驗說明,對于包含更多新信息的刺激,我們的大腦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從而使感受到經歷的時間更長。而我們對于時間的體驗是通常是對于過去經歷的回顧,這樣,對于包含更復雜信息經歷時間的估計高于實際,那么當回頭看時,自然就感受時間過得更慢。

    對于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世界是全新的,他們對環境的觀察對事物的學習自然更加細致入微。相反,當我們越來越老,(自以為)對于世界就越來越熟悉,自然而然不會關注早已了然于胸的細節。

    這樣,當回想過往時,老年人對時間的體驗自然快于孩子們。

    4 記憶對時間體驗的影響。

    我們對時間體驗更多時候時依賴于對過去的回顧,因此記憶對于我們的時間體驗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如同上述我們會高估復雜事物的觀察和學習所經歷的的時間一樣,對于更鮮明情境性、強烈情緒變化的、令人難忘的事件的記憶往往更難以磨滅,當我們回憶這些事件時往往會以“慢鏡頭”形式進行,自然會高估起經歷的時間。

    這些難以忘懷的記憶事件往往是生命早期,尤其是生命中的第一次,比如初吻、第一次上學、擁有第一輛車等;而越是生命的后半程這類記憶深刻的事件必然越來越稀少,那么自然而然會感覺事件過得越來越快。

    5. 以過去時間間期作為參照。

    人們衡量時間的另一個參照標尺是已經經歷時間的長短,比如,年齡超過50歲的人常常自我戲謔自己是“土埋過大半截的人了”來說已經活過大半輩子。

    對于一個2歲的幼兒來說,1年就是他所經歷生命總時間的一半,那么他對1年的體驗自然是漫長的。到了10歲,1年意味著他所經歷生命的10%,等到20歲變成5%,……

    如果有幸活到100歲,那么1年僅僅是生命經歷的1%,1年時間的體驗將比2歲的孩子快50倍,自然是飛速流逝。

    雖然,以上所述都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僅有多巴胺對生物鐘的調控獲得部分證據支持。但是,這些理論至少為“隨著年齡增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的困惑給出一些解釋。


    • 發表于 2017-01-03 00:00
    • 閱讀 ( 76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