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覺醒來,感到頸部牽痛不適,頭向痛側偏斜,不能隨意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落枕”。落枕,又名失枕,醫學名字叫頸部扭傷。
“落枕”易發于青壯年,最主要的病因是肌肉扭傷,比如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再如長時間坐長途車時一直迎風斜視風景等。另外,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以及某些頸部外傷,也可導致肌肉保護性收縮以及關節扭挫,再逢睡眠時頸部姿勢不佳,氣血壅滯,筋脈拘攣等都容易導致“落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落枕”不太重視,認為不用治療,一般3~5天內會自動痊愈。其實,這種認識不夠科學。“落枕”本身有自愈的趨向,只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癥狀是可以消失的。但是,一則恢復期間非常痛苦,二則復發可能性較大,因此還要對此足夠重視。因為“落枕”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肉、筋膜、韌帶、椎間盤、關節和神經組織的急慢性損傷或退行性病變。如果頸部軟組織經常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中,就容易造成硬化而形成骨刺激,這是人到中年為什么容易患頸椎病的原因之一。
“落枕”以后,我們應當注意些什么呢?科學的方法是,慢慢地輕揉頸部,最好用點穴的療法,做到點中有揉,揉中有點,逐漸施力,使攣縮的肌肉松弛,加快血液循環。要想快速好轉,也可以使用毛巾包裹一些碎冰粒,每次敷20分鐘左右,一天之內很快就會康復。另外,平時要注意經常活動頸部,做一些頸部的保健操,并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夜間睡覺受風寒侵襲。
人到中年,頸、肩、背、腰的保健最重要,因此,運動鍛煉在某種程度上要比藥物治療好。頸椎是整個脊椎活動范圍最大的部位,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活動到最大幅度。
有人誤認為 “落枕”是頸椎病的先兆,其實,頸椎病是一種頸椎退行性脊椎病,其病因是頸部反復挫傷及勞損造成頸椎逐漸出現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特點是病程較長,不易根除。而“落枕”是一種頸項酸痛、轉動不利的疾病,病程較短,治療及時,可很快治愈。兩者是不同的病癥,不可等同視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