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大邪術”即泰國變性術、韓國整容術、日本化妝術、中國PS術。四大邪術自誕生以來教眾不斷,但凡受用者,無論丑的多么驚天動地都能瞬間變成仙子下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紅顏如此易得,自然令人趨之若鶩。
但是,這也掩蓋不了當你照鏡子的時候那淡淡的憂傷、每次拉鏈拉上依然藏不住的那一圈圈肥肉,真是厭世了。
我們是不是真胖,體脂率說了算
其實,體重輕不代表瘦,有沒有瘦得看體脂率。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占的比例。體重相當的情況下,體脂率高的人,肉會比較松垮,身材看起來會比較“龐大”;而體脂率低的人肌肉線條明顯,肌肉結實,看起來比較苗條。
BMI=體重(kg)÷身高2(m)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這個是常用來換算體脂率的公式。在日常生活里,就算是骨架一樣,容易長膘的人也是吃盡了啞巴虧。一般來說,男性體脂率在10%~20%為正常,女性體脂率在17%~30%為標準情況。但是這個標準會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女性超過50歲,男性超過55歲,每增加5歲,體脂率的標準可上調2%~3%。
這個要先從脂肪說起。人體內的脂肪分為三種,內臟脂肪、淺層皮下脂肪、深層皮下脂肪。內臟脂肪,顧名思義,都在肚子里的各種內臟以及腸道網膜上;其中,淺層皮下脂肪全身都有,但主要分布在下半身;深層皮下脂肪多在上半身。
胖在哪里是最吃虧的?
●臉
臉小一生推,臉大毀所有。映入人群中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臉--裝扮--整體感覺。臉胖給人的視覺呈現出臉部面積偏大,從而導致有“整個人顯得很胖”的錯覺。
●背部
虎背熊腰”,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背部比較厚實的人。看一個人的胖瘦,最直觀的就是看有沒有腰線,背部是不是很粗壯。在傳統審美當中,女性的腰線以及肩部的纖弱能給人一種林黛玉式的柔弱。相反,看著背部壯成一堵墻的妹子,很少人會問你需要幫忙否。
●腰部
“行走的游泳圈”說的大概就是筆者這類人了。每次胡吃海喝之后看著自己快要崩裂的褲鏈,滿滿的感覺到了這個世界的惡意。
在 2013 年發布的對于肥胖病理生理學的更新中, 確定了亞裔相對于白人和黑人更加容易積聚深層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而后者淺層皮下脂肪的比例更高,這也是為何亞洲人 更加傾向于形成「蘋果」的原因。
至于具體機制則是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被引用較多的說法認為,盡管三種脂肪的形成并無固定的先后順序,但多余的熱量總是相對優先形成淺層皮下脂肪,而亞洲人種的淺層皮下脂肪「吸收」熱量能力較差,被迫盡早動用深層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因此會有更多的「蘋果」出現。
因此,當控制住以上幾個部位的脂肪,瘦美人這個稱號非你莫屬。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十三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